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43年诞生于新四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独幕九场抗战歌剧《银山下》,以音乐形式展现了新四军音乐文化活动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所发挥的宣传鼓舞作用,对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日根据地研究专著──读《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宾长初抗日民主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人民武装,没有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到江南的新四军移师北上,只有项英、叶挺部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歼,而未提陈毅。重建新四军军部时,陈毅任代理军长。许多同学不明白,“皖南事变”时苏南根据地情况如何?陈毅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将介石国民党实行妥协投降的方针,他们节节败退,在短短时间内丢掉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中国共产党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把自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收回了大片国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继一九三七年九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华东地区建立了苏北、淮北、鄂豫皖、苏中、淮南、皖中、浙东、苏南、湘鄂赣、河南区等十多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东江、琼崖纵队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华侨与新四军》系我校研究课题。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此曾作了一定的调查和资料征集工作,并就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回国参加新四军的始末作了初步整理。为进一步充实菲华义勇队的史迹和扩大课题的调查范围,经与有关老同志联络商定,于1986年6月14——18日在我校举行了《华侨与新四军》座谈会。会议由我校华侨研究所主持,参加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6.
抗战后期,浙西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它是我党当时在全国所拥有的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苏浙皖解放区的组成部分.浙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是新四军向浙西敌后进军、取得对敌、伪、顽斗争重大胜利的结果.而它的建立,又推动了浙西抗日斗争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在天目山地区的三次反顽战役,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房列曙教授的新著《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的主要成果之一,填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作者对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建设、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对根  相似文献   

9.
十三年的战斗历程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创立的同时,一份革命报纸——《拂晓报》也诞生问世了。我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志率领下,于豫南确山县竹沟镇举行东进誓师大会,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拂晓报》亦随军出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中,这份革命的报纸,曾随军转战  相似文献   

10.
浙西是新区,由于国民党的长期恶意宣传,一般群众起初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缺乏认识。新四军进军浙西后,抗日反顽,扫除了欺压百姓的土匪游杂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伸张民气,得到了人民的深深爱戴。正如杭嘉湖人民在给新四军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贵军以王者之师,解小民倒悬之苦,拨云雾而见青天,灭恶贼而致升平。”随着觉悟的提高,浙西人民在党和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组织之下,用各种方式支援和配合新四军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11.
李锋 《考试周刊》2007,(49):147-148
新四军的美术教育工作,是应新四军的美术宣传人才需求的扩大而产生的。自从新四军建立后,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不断有全国各地的美术知识分子以及华侨美术知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一重要的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服务良好的后勤保障.而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新四军设立了军医处(部)、建立医院、招募培养医护人员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确保药材药物的稳定来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四军卫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抗日文艺事业是同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坚持抗日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过了四个阶段:一、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4月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中,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以唤起民众抗日救亡为目的,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二、从1938年5月新四军东进江南,至1941年初皖南事变,主要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组织形式开展。三、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重建到1943年冬,围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伪化和反磨擦,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四、从1943年11月华中局在淮南津浦路东搞文化实验区,到1946年秋解放战争开始,主要是深入贯彻《讲话》精神,从发展民间戏曲入手,使文艺更大众化、更普及。华中抗日文艺的主要特点是:1.贴近抗日的时代脉搏;2.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实践;3.在继承优秀传统文艺基础上发展创新;4.尊重、关怀文艺人才,引导支持文艺创作。产生的影响是:1.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发挥了号角、战鼓的宣传鼓动作用。在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2.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与各界人士沟通、团结的作用;3.在推动根据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促进、激励的作用。因此,华中抗日文艺不仅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揭露和打击敌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纵队,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动员广大军民开展持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党在抗日根据地创办了许多报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人民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聚积、发展和空前壮大。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及时向中共中央建议调整战略方针,以战略家的眼光,率先提出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实现了华中党军领导和指挥的高度统一,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战略指挥关系问题。刘少奇对华中抗战尤其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彭雪枫是我党优秀党员,我军著名的青年将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等要职,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曾被毛主席、朱总司令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在领导淮北军民抗战的同时,十分注重部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他是新四军重要报纸《拂晓报》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本文主要阐述彭雪枫对《拂晓报》的创办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抗日民族英雄。一、《拂晓报》概况1938年6月6日,河南开封失守,豫东皖北沦陷。彭雪枫根据周恩来、叶剑英同志指示,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于同年9月29日,率领373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