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速滑队男运动员18人(健将9人,一级9人)以力量的不同负荷训练后,测试运动员血清肌酸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前后,由于负荷强度不同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同,可引起其值(CK)的不同变化。它可作为评定做功肌肉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及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和肌肉对所施加负荷的适应与恢复情况的重要生化指标,为教练员提供科学训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检测不同训练周期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前后肌酸激酶的变化量,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的身体刺激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通过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前后体内CK活性的变化,作为评定做工肌肉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及了解骨骼肌细微损伤和肌肉对所施加负荷适应情况,旨在帮助运动员防止伤病和恢复的情况,对同是体能类竞技项目的冬季运动相关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4.
离心收缩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研究离心训练对肌肉机能的影响,对18名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的离心收缩训练,研究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变化,发现离心收缩训练对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采用150%离心收缩训练和120%离心收缩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RMS值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配合奥运科技攻关冬训备战任务(即提高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躯干支撑能力).方法: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机体运动能力(即后深蹲、预蹲和膝、髋关节等速肌力矩)、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记录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后深蹲和预蹲单位体重增加7%以上,膝、髋关节单位体重肌力矩增加10%~16%左右.身体形态指标显示出体重变化在1 kg之内,体脂没有变化,局部围度变化在1 cm左右,3项形态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对比赛和训练没有影响.振动负荷是交变负荷的一种,振动负荷从属于交变负荷.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局部关节周围肌腱及深层次肌肉功能,导致关节以及肌肉力量和张力发展平衡,提高了相对较弱肌群力量水平,促进机体整体机能提高.振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探讨中得出低频振动,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结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身体局部及整体肌群协调性得到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有明显突破,躯干支撑能力明显加大.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比赛和训练.振动负荷辅助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机体整体能力突破的可能机制为振动刺激对机体中、深层次肌群产生由小到大的交变刺激效应,以及振动显著减少了流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上肢进行专项力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肌电测试运动员陆上专项模仿动作,可观察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各相关肌群的肌肉力量水平和比例分布情况;通过滑轮拉力模仿蛙泳运动员上肢划臂动作的肌电测试,可观察运动员肌肉发力的顺序和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并发现各自肌群的力量现状及问题;通过不同负荷的两组高拉动作测试蝶泳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可反映随负荷增加肌肉参与运动的纤维数量增加的趋势.提出不同运动员在选用同一练习手段时,应考虑承受负荷问题;在肌力测试中应考虑运动员自身的体重,相时力值的评价更能反映专项水平.  相似文献   

8.
这个发展计划是为成年运动员设计的,对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运动员进行重负荷练习则是有害的。让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渐进的发展性力量训练是明智之举,但此计划对他们是不适的。力量的定义是:对抗阻力的能力。在田径运动中,力与阻力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练习中,所有计划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力量练习开始应掌握正确的技术,做为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技术所采用的重量应较轻并及可控。随着力量的提高,可逐步增加练习的负荷,重负荷和错误的技术是造成运动员致伤的诱因。年度计划执行初期,首先侧重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耐力练习,这类练习在全年中都应有所体现,此后可根据运动员的需求,进行专门的力量练习,肌肉的负荷方式不同,发展的力  相似文献   

9.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7,27(8):37-44
对清华大学26名跳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4年跟踪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跳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和规律。跳水运动员力量能力的结构主要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和关节韧带的支撑能力。专项技术训练和预防损伤是跳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两个重要任务,在训练中应给予同样的重视。在训练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与传统力量训练不同的训练方法。对训练负荷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提出了训练负荷对专项力量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结构的概念对于合理组织专项力量训练,其中包括选择发展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人们对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结构和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过程中,这个结构的变化情况还研究得很不够。研究目的:搞清楚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各个阶段中,所测定的100米和200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主要因素的成份和结构。研究的组织和方法:借助多用自动记录台来评定运动员肌肉的绝对力量faoc、爆发力I和起动力Q的水平,在伸腿(PH)和蹠屈时肌肉等长收缩的最大爆发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离心速度训练对运动员肩关节伸肌群的肌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离心速度训练对上肢肌肉力量的影响,通过对24名运动员肩关节伸肌群进行不同离心速度的力量训练.结果 发现离心收缩训练对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其中3组训练前后在肌肉最大力矩、总功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以120°/s向心测试时的数据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冰雪运动》2017,(6):50-52
在力量速度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获得,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瓶颈因素之一.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要符合项目比赛的特点,肌肉收缩表现出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等不同形式,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特点;最大力量训练普遍采用高强度短期刺激法,避免运动员肌纤维横断面明显增粗,对提高运动员肌肉内的协调性和肌肉间的协调性有很好的效果,从而可以在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肌肉力量,有效控制体重的增长;快速力量的训练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40%~60%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既能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肌肉收缩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怀特提出了有关力量训练原理的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对各种不同的力量训练手段可以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训练手段的示例。有关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将力量分为三类: 1.绝对力量:肌肉或肌群所产生以克服某种阻力的极限力量。 2.力量耐力:肌肉或肌群在一定负荷下尽可能长时间耐受疲劳、持续工作的能力。 3.力量速度(弹性力、爆发性的力量):一块肌肉或肌群所产生的,在一定负荷下高速收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15.
周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44-47,6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 .外负荷变化时 ,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 ,且存在极值 ,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2 .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 ,肌肉储能最多。 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 ,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 ,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远固定力量训练在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厚林  郭义军 《体育科研》2004,25(2):27-28,35
运用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远固定力量训练.结果显示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增强、肌肉募集时间缩短,加速了无负荷向超大负荷的转换速度,各跳的转换时间缩短,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提高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和不同训练时间的力量训练前后,其体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达到一定训练强度,才可引起体内CK活性的显著变化;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均可引起体内CK活性大幅度升高;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水平较高者较训练水平较低者CK值上升幅度小;相同级别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强度大者较训练强度小者CK活性上升幅度大;相同水平运动员以相同的大强度进行力量训练后,较长时间训练者比短时间训练者,其体内CK值上升得小.进而说明选择测定训练前后CK活性值来判定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是较为敏感实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投掷     
G824.02 20013532 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刊,中,I]/马世军,王大平∥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4).-83-85表1参3(XH)投掷项目∥力量训练∥少年肌肉力量是投掷的生理学基础,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非常重要,必须从小抓起。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依据投掷项目的特点和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训练的各阶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9.
大赛备战期间男子花剑优秀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男子花剑运动员大赛备战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广东省男子花剑运动员9人,在不同训练阶段结束后次日晨7:30~8:00抽取肘静脉血,进行各个指标的测试.4周后HB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K比赛前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BU在训练期间变化无显著性;T 8周后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比赛前后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变化无显著性.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随运动负荷的减少而回升,其中T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K对肌肉的训练负荷最为敏感;从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整个训练期花剑运动员出现3个运动性疲劳期.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速滑运动专项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可持续训练问题,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型支点模拟滑板和传统滑板进行阶段性训练的对比实验方案,通过滑行步数及史密斯力量架运动学指标、即刻心率及血乳酸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个体肌肉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得到增强,且略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得到较明显改善.该结果说明采用支点模拟滑板相对于传统滑板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具有更有效的辅助作用,可作为这种新型滑板训练方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影响的训练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