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长期困扰着人类,而且着经济的隨不断发展,环境不断的被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 .态度 :通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中国的、世界的环境恶化问题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能力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 ,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 .知识 :知道我国和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 (冀人版 )第六册。)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教学意图  一、引入同学们 ,在开始上课之前 ,老师先请你们看一段片子 ,看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放一段人类破坏地球的动画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3.
朱燕麟 《陕西教育》2009,(12):56-56
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了人类,供我们生存和繁衍子孙。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烹饪教育工作者。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之后,由于社会的繁荣进步、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迅速发达、资源的大量消耗,从而导致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的迅速恶化,人类已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作为化学教师,更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 ,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 :①联系课文中语言环境理解“渺小”、“恩赐”、“慷慨”、“枯竭”、“再生”、“遨游”等重点词语 ,并会用“渺小”、“贡献”造句。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 ,理清文章层次、段落间的关系 ,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②培养朗读能力 ,能写出读后的收获。③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要从我做起保护地球。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等几方面知识的。教学难点 :理…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环境问题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本世纪50年代世界上一些工业发展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污染事件,最突出的有,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事件等世界著名公害污染事件。为了增强全民环境意识,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1977年国际环境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环境教育确实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1978年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普通中学和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教学内容。”之后,环境教育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内容之内。生物教学如何进行环境教育,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探索的。对学生进行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的教育,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无疑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要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要让每一位学生理解: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义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例如细菌、真菌、放射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把死的生物体分解成化学元素和简单的化合物,释放回环境,被绿  相似文献   

7.
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的认识和理解。2、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3、欣赏不同演奏风格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一、课前教学氛围的营造,播放《老朋友进行曲》。二、导入新课在一首轻快的《老朋友进行曲》中开始了我们的新课,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依旧会像老朋友那样一起轻松地交流,一起探讨音乐。我们已学过了有关进行曲的一些知识,也听了许多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下面同学们就把你们所熟悉和喜欢的进行曲介绍给大家吧。(学生发言)今天我给…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和地方正花费大力气治理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作为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现在,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致环境向我们亮出了"黄牌":"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因此,学科教学结合有关环境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动员学生积极投入环保活动中,是我们社会课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3 分角色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 :录音机、电脑、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它是通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像《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等都是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坐井观天》。(板…  相似文献   

11.
李广廷 《教师》2011,(29):49-49
人类的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和地方正花费大力气治理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作为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奚志平 《成才之路》2012,(31):53-53
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需要洁净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损害了人体健康,影响了作物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蓓蓓 《学语文》2004,(3):13-13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 ,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认为中国什么地方最美?老师觉得西湖很美 ,她像一位仙女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 ,苏轼曾经用“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句来赞美西湖。在中国的大西北 ,…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是化学教学的依据,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好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把环保意识跟教材相结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来自于生活实际的学科,化学教材中有大量题材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事物.例如,教材中的空气、水,可以联系到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这些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化,能源也急剧短缺,人类生存的各类环境受到污染.所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环保意识也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符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公众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化学观,获得有关环境的科学知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环保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现在 ,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 ,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以致环境向我们亮出了“黄牌” :“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因此 ,学科教学结合有关环境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动员学生积极投入环保活动中 ,是我们社会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教材中“学校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国在世界中”、“祖国的壮丽山河”、“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我国的基本国情”等单元都渗透了对学生的环…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的今天,品德课理所当然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任务之一,像《爱护家庭和公共卫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教育学生学好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是中学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工作者光荣的使命。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做了以下的尝试: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把“人地关系”作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使学生弄清楚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只有相互依存、和睦共处,才能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并把握有关法律知识点的内涵,教给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网络中了解沙尘暴的产生、危害与防治的有关知识 ,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2 从网络中提取一些具体数字 ,经过研究分析 ,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获取新的信息。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三、学习方法 :上网查找 ,小组合作四、教学形式 :五人一台电脑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多媒体教室 ,看到这个课题 ,(课题在大屏幕上播放)你想一下 ,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一堂怎样的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1 :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