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一千六百年前久负盛名的归隐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则是美国十八世纪超验主义思想代表作家、哲学家。二人虽不同国别,生逢不同时代,但都以隐逸而被誉为千古名士。二人都钟情自然,归隐世外,又有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观上的共通点: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的理解,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中国一千六百年前久负盛名的归隐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则是美国十八世纪超验主义思想代表作家、哲学家。二人虽不同国别,生逢不同时代,但都以隐逸而被誉为千古名士。二人都钟情自然,归隐世外,又有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观上的共通点: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的理解,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归隐山水是我国汉晋之际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人生追求,然而能够实现隐逸生活的人却少之又少.仲长统有隐逸高蹈之心却始终放不下世事,他的隐逸理想也不得实现;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将众多知识分子所希冀的隐逸理想变成了现实.仲长统的《乐志文》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是作者详述个人隐逸理想的文章,然而两篇文章所描述的隐逸生活却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仲长统和陶渊明的性格和思想意志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苏轼都写有大量表达隐逸思想的诗文,同为隐逸之风的爱好者和推崇者,他们隐逸思想的成因、表现和实质均有很大差别,本文主要探讨二人的隐逸思想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学而优则仕"一直为世人所崇奉,其实,他恰是后世士人归隐的滥觞。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窥探出孔子的隐逸思想。本文分析了孔子隐逸思想的原因:"势"与"道"之间的矛盾、高尚的品格与儒士的文化习性。与此同时,孔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叹世归隐思想是元散曲中的一大题域。本文运用龙应台的精神放逐的理论来诠释元散曲中的隐逸思想,进而挖掘隐逸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放逐是在特定情形下,知识分子被迫远离政治中心领域走向边缘的状态,是一种被疏远、被弃置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坛流行隐逸,但是杜甫是这个时代的特例。他有过归隐的情结,甚至为归隐作过努力,但是,最终他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归隐。对壮游时期、“度陇客秦州”时期、成都草堂时期的分析可见杜甫的归隐情结,以及他最终放弃归隐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8.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代,隐逸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隐者的队伍尤其庞大。《昭明文选》招隐类所收招隐诗抒发的都是归隐山林的情致,表现为一种文本式存在。左思、陆机等人并没有栖隐之迹,他们只是在招隐诗中流露出对老庄思想的心仪见重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欣羡。  相似文献   

10.
王绩诗文创作中隐士形象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表达三仕三隐时候辞官归隐的决心;二是书写宁静幽美、闲适自然的山水田园生活;三是借历代隐士自然闲适、高标独立的风范,表达隐居之志;四是纵情酣饮,歌颂酒德;五是比喻志同道合的友人;六是体现世俗与隐逸的矛盾。他借由古代隐士典故表达个人隐逸思想,而形成这种隐逸思想的成因主要是其疏放不羁、适情适性的性格因素、三仕三隐的仕途经历和随性自适、保真守全的思想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和谢眺是南朝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的创始者;谢眺是继其后的山水诗人又一位优秀代表.他们的诗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二人的仕途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诗风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晋"风流宰相"谢安四十多岁始出仕,身居要职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这一行为取向与其所受社会舆论压力、政治处境以及对隐逸生活所蕴涵的文化理想的追求和实践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和谢玄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派作家,他们的创作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玄晖山水诗作明显具学习灵运的痕迹,但因二者个性,经历和时代精神不同,其山水诗作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纵情山水成为诗人赍志不伸的一生得以排遣郁闷的生存方式,山水诗是谢灵运仕途徘徊的产物.他努力营造的荒寒幽寂之境、卷舒流动之境、绮丽华滋之境,为其内心不可遏制的愤懑获得暂时的安顿,在他生命处于困顿、沮丧时具有乐天知命的抚慰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与谢眺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都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由于他们成长道路、性格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诗风也不尽相同,大谢山水诗尚巧繁富,绮丽清新,小谢山水诗和谐含蓄,清新流丽。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谢胱同属陈郡谢氏家族,而分属刘宋与萧齐时代。其行为在染上家族特色的基础上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二谢个性各呈狂狷与局促的特点,却终遭屠戮。家族与时代的影响,也使二谢在个人素养与人生态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二谢皆工诗擅书,对文坛有较大影响;以才学与郡王交好而未得善终,好奖掖人才又有士族之傲气;皆追慕家族的显赫;俱受玄佛思想的影响而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学家沈起凤晚年来到祁门担任学官,在这里完成了《谐铎》的主体部分,并在门人弟子的协助下将其刊刻成书。祁门县的生员们以各种方式参与了沈氏的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谐铎》问世后先在徽州地区流传,后迅速风靡海内。另外,沈起凤的学官身份与小说创作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谢灵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界也多有对陶、谢的研究分别加以评述的成果呈现,而关于陶、谢的比较研究却受到冷遇。陶、谢比较研究在为人、思想、诗文风格、原因探析等方面成果卓著,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巨大空间。对陶、谢比较研究的综合考究,可以窥见陶、谢研究的总体态势,为陶、谢比较研究的拓展、加深提供一些助益。  相似文献   

19.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昙隆是当时的一位头陀僧。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通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从而认为他们聚合约四年,时在谢灵运初隐始宁东山期间。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在诗学理论与美学理论等方面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风格。提到诗学理论,他的诗话作品中选了较多谢灵运的诗歌并加以评点。王夫之在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的观照下,使用哲学的观点来评点谢灵运诗歌,这与文学史上众多诗评家截然不同,其中使用了"势"、"神理"等概念,所以对王夫之的诗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能够拓展谢灵运诗歌接受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