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在这里是名词还是动词山西/张一成《察今》中有这样一句:“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课本注释是:“[有要于时也]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要,适应。”这里虽然没有指明“要”是动词,但从所解释的意义“适应”来看,很明显是当作动词的。而1992年的新版参...  相似文献   

2.
一、重句音轻句义许多考生在识记名句名篇时,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重音而轻义。结果导致高考默写时,要么写错字,要么写别字,很难准确默写到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重视笔头练习,不能光念不写,最好是边记边写;其次要重点突破三类字词:一是生僻难写字,如全国卷(乙)要求填出李商隐《无题》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句中的“犀”字就有许多考生写不出来。二是同音异义字,如广东卷要求填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中的“摧”,很多考生就误写成了同音的“催”;又如天津卷要求填出王勃《滕王阁…  相似文献   

3.
《促织》是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的精讲篇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话:①(成名)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也啻也。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老师在讲解以上两句中“笼”字时要么囫囵吞枣,要么讲成一样,混为一谈。笔者认为,还有些辨析的必要。的确,从两句中“笼”字所处的句中位置来看,极具迷惑性,都置于动词之前,而“笼”最常见的一个义项便是名词“笼子”。因此,不少老师把这两个“笼”字就解成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我认为不妥当。我们在辨析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本着“词不离…  相似文献   

4.
刘涤泉老师:要弄清“特别”一词究竟属于哪一类,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的兼类就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特点,但它的词汇意义政基本上不变。“特别”一词就属于这种兼类现象,它既可作副词,又可作形容词。如果作副词,就是虚词;如果作形容词,就是实词。如“今天小军起得特别早”一句中的“特别”,修饰形容词“早”,表示“非常”“与一般不同”的意思,作副词。而“小军的脾气很特别”一句中的“特别”是“谓语”;“他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一句中  相似文献   

5.
命题形式2004年的命题形式有下列6种:●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一是要求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如浙江题要求分析“玉阶空伫立”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要求找出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福建题要考生在“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二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三是比较同一句诗在两种版本中出现的不同的字的优劣,如湖北题要求就“潮平两岸失”中的“失”与另一版本中的“阔”进行比较。●赏析诗句。如湖南题要求赏析《听邻家吹笙》绝句中的第4句“疑有碧桃千树花”;广西题要赏析《鹧鸪天》的最后两句“天涯岂是无归…  相似文献   

6.
一、一词颠倒需更正节选入课文《五蠧》的第四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字二句对举,要么“薄罚”与“严诛”并列,要么“罚薄”与“诛严”相对。查其他版本,均作“罚薄”。显然教材颠倒误排。这一错误88年版教材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修订本)选了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古今汉语都有,在生活中也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指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是对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里用“阿姨”来称呼保姆的。很显然,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文中“琵琶女”在自述身世的不幸,“阿姨”当指生命中重要的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要么不翻译,要么作这样一些解释:(1)指妓…  相似文献   

8.
晚清沈祥龙的《论词随笔》是近代词论修辞学研究史中的重要专著。书中阐述了作者如下的词论观:词要适应题材题旨,词一般不宜用来表庄重的题材,只适用于抒发感情,被称为“纯粹的抒情诗”,强调情景相绘,词贵意内言外。词要讲究章法,要注重“发端”、“换头”、“结尾”有机配合,并指出“结”难于“起”。词还要斟酌句法,提出“对句”要整炼工巧,流动脱化,下句要从上句转出。词用字贵在坚凝,妥溜,实字务在精择,虚字应能前后呼应,起到仰承俯往作用。词的声音贵在协律、审韵,贵相题选调,得其宜。词有婉约、豪放两大风格,各有所宜,描写闺房情景宜用婉约,描写大漠气象宜用豪放。沈氏甚至主张两种风格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分析、讲解这首词,应从何处着手呢?我们都知道,词有“词眼”,文有“要句”,“居片言以居要,乃为一篇之策警”。这首词作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可谓是这首词的“词眼”了。当然,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重点句。这两句,课文的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过去分析这两句,我只是给学生读读注释,强调一下注释而已。其实这等于没有分析,学生学过以后根本不懂这两句的深意。叶圣陶先生在《…  相似文献   

10.
古文中名词作状语,是古今汉语的差异点之一,也是古文今译中的一个难点。找出它的某些规律,对指导古文今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地说来,名词不能直接作状语,它需要同某些词或某种格式组合成一种结构才能充当句中的状语。因而,在译时,需要根据现代汉语这一语法要求,对古文名词作状语句子的“名词”作适当的处置和组合。其方法有二: 一、加入介词,同句中“名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句中状语. 例如:  相似文献   

11.
【试题概说】 文言归纳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难度仅次于翻译,和翻译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题目所给选项作参考,侧重于考查对比分析能力,通常出现在客观题最后一题。考点包括两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准确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梳理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信息的主次,把握文章内容和要点;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于这一点要么要求依据文章有关信息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情感态度,要么对作者所做的评价作适当的推理、概括。  相似文献   

12.
陈涛 《吉林教育》2006,(5):37-37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一册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一句,教师用书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其他参考书,要么照“用书”翻译,要么就是译为“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一类,很明显,“可以”被当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表能愿的词了,笔者认为不妥。查检《辞源》等古汉语工具书,找不出“可以”这个词条。其实,“可以”不是一个词,它是由“可”和“以”两个词构成的一个短语。那么,“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该如何解释,“学不可以已”又该如何翻译呢?其“以”,通“已”。请看其他文献中的佐证:①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殇》)——…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所谓歧义句是指a sentence“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interpretation”那么英语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句多义的现象呢?英语中的歧义句又有那些特征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词性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三种构词法:复合(Compounding)、变换(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所谓“变换”是指词性变换,即一个词有一种以上的词性。正因为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词性,所以在句中可引起歧义。例如:  相似文献   

16.
一、识字学词学句“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 ,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 ,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出现词语 ,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 ,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 :“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 ,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 ,再出现三句话 :“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 ,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 ,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天鹅。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要取得展现形象、描绘意境的效果,做到深刻地揭示主题,传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认为紧扣字、词、句,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关键的字、词、句?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第二十八》说:“捶字坚而不移,结响凝而不滞。”叶燮在《原诗》中说:“昔人有云:掷地须作金玉声。……力之分量,即一句一言,如植之则不可仆,横之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与“通过”是一对同义词,都含有“由此端到达彼端”的意思。从词性上说,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或定语。例如:作谓语:①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要经过武汉。②我红军部队迅速通过了腊子口。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操作方法。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分为两组,共10课,80个生字。编者从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入手,先安排图画和短文,然后从短文中提出要学的词语和句子,从词中提出要求掌握的生字。“看图学词学句”的教学重点是词和句的训练,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体现这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