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文章对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2种模式作了研究和比较,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风险导向审计是从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两者的审计步骤基本一致但重点不一样,风险导向审计不受内部控制的局限,弥补了制度基础审计的缺陷。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注册会计师审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经验抽样审计,统计抽样审计,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阶段。科学选用审计技术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完成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基础,贯穿于审计业务全过程,审计证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不同的审计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明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证据的证明力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影响审计证据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审计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发展到效益性审计阶段,主要表现在审计目标的变化上。目前,对科研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已成为科学界内外的共识,各级各类审计机构都在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审计试点工作。从审计目标的一般理论的出发,分析了效益审计实务中存在的确定与表达审计目标的几种误区,提出了科研项目效益审计目标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审计人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如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积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审计的发展、审计思路、审计对象和内容等角度解析效益审计,并从审计的一般理论出发,指出了目前效益审计实务中在确定与表达审计目标时存在的几种审计误区。  相似文献   

7.
一、业务需求背景 国家审计署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要求,围绕审计监督职能的中心任务,在摸清和理顺现有审计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整合、挖掘和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有需求和发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综合能力;实现审计工作方式“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建设金审工程一期综合应用平台,以建立新的“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基础,贯穿于审计业务全过程,审计证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所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以支持所作出的审计判断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与审计证据的类型和获得途径等密切相关。不同的审计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明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证据的证明力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重要性、代表性、时效性和合法性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计算机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计算机审计已成为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审计数据大量剧增,针对计算机审计的特点、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数据挖掘技术与计算机审计的结合发展,以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从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上分析审计机构建立模式、审计机构建立模式、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扩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主观上分析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针对成因提出减少审计风险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卫华 《科技广场》2010,(6):232-234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审计资源计划管理、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等角度出发,对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加强实务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对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审计网格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动态、实时的事前审计;对异地、海量、异构、复杂企业数据的审计;解决审计线索主要是原始凭证丢失问题,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审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新审计准则开始实施,从理论上分析,新审计准则应导致审计收费增加,对审计准则实施前后两年的审计收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计收费实际上并无变动。随着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审计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控制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审计假设是对审计责任的有效衡量,几乎每一条审计假设都可推导出相对应的审计责任,因此,审计假设为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对其主要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应该进一步确立为企业经营者服务的理念,将评价、咨询活动融入审计活动中去,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业务流程整合审计、ERP审计等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审计体系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构成,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兼顾。日常制度化审计的主体是内部审计机构总监察长办公室。本文研究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审计监督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审计实践与影响,还提出了对加强我国科技经费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基建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举  张卫锋 《内江科技》2007,28(8):56-56,85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基建项目审计业务量增多,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急待解决。高校基建审计主要从规范审计程序、加强合同监督、健全审计制度、充实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方式、明确审计内容等方面入手,力争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立华 《科协论坛》2007,(3):278-279
审计按主体不同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本文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结合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特点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审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概念。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认为真实公允发表了肯定性审计意见;另一种是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了否定性审计意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审计所面临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摸清审计风险,增强审计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当今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缓解社会对审计需求的日益增大与审计资源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逐步推广风险基础审计的今天,不仅要引进、改造风险基础审计的审计程序,使之适应我国的审计环境,而且还要研究支持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基础,以便于审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原理,为其在我国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本文拟就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作一些探讨,以期能够对风险基础审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