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从劳动者对于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的不同理解出发,对于全民企业就业劳动力商品化问题作出了片面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对此,本文不能苟同。就业性质如何,是自主生产经营或受雇于人,本质上不过是劳动者对于欲与结合的生产资料有无使用权的体现。劳动力商品化并不直接、必然与劳动者有无生产资料所有权相联系。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在全民企业生产资料使用权归属趋于复杂化的条件下,劳动者就业客观上必然呈现为一种自主生产经营和劳动力买卖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一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所有制,首先要问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问题。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根本不存在劳动力的归属关系,因而也根本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共同地占有生产资料,他们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他们在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上使用他们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者对其劳动力的生理上的占有关系没有必要变为经济上的所有关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身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两个条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观点是对资本主义初期政治经济状况的真实概括。前一个条件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了可能性,只有劳动者对自身的劳动力具有所有权,才有可能将其作为商品出卖;后一个条件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了必要性,在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只有出卖劳动力,换得工资维持生存。用这两个条件来说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决定个人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规律,而是各社会形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必须按价值买卖。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从总体上都是按劳动力价值买卖,从个体上都是按劳分配。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问题,即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和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试图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与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同志交流和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是一无所有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劳动力必然商品化的经济条件,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劳动者个人不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近来有同志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的意见,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兴趣和争议,现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具有商品性的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的一条重要理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脱离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自由的所有者。”~(1)二是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这两个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同时都具备了,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成了商品。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的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适用的,无可争辩的。 但是,近些年来,理论界在对此问题广泛深人的讨论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其中不乏有见地的、发展性的。但也有些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有待探讨、商榷。本文试就其中的三种观点,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预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全面系统、精细深刻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特征和历史必然性,而且还对未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了科学预见。他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被消灭以后,摆脱了被剥削和被奴役地位的、在人身上和经济关系上都自由的劳动者将组成“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其主要经济特征有:第一,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同上)因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社会所公有;第二,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社会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劳动者“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宾逊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条件主要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与对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已经有部分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必须根据新的情况进行发展;但是,马克思提出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正确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原因仍离不开所有制关系,其主要条件应该是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绝对缺乏与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劳动力所有权从国家所有转变为个人所有,劳动者社会财富的获取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力使用权的让渡从市场交易中获取。因此劳动力的所有权与社会财富分配权必须统一,二者的统一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公平性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劳动力使用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劳动力所有权从国家所有转变为个人所有,劳动者社会财富的获取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力使用权的让渡从市场交易中获取.因此劳动力的所有权与社会财富分配权必须统一,二者的统一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公平性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劳动力使用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劳动力商品并非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劳动力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普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完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公有制并不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的所有权,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实现未必会通过雇佣劳动形式或劳动力买卖形式,若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将严重扭曲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严重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内涵的再认识,揭示出其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即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而承认劳动力是商品,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这既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又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利于消除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的归属.人们是服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获取一定利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是共同占有社会化生产条件的自主联合的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所有权是公有(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城市土地是国有即归全民所有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运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相应的经济利益,既是公有制的逻辑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作者指出,劳动者应将劳动力看作自己的个人财富,劳动力商品化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对劳动者本身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文章同时区别了劳动力与劳动者两个概念的异同,并指出,劳动力商品化不会影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必须实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量上的平衡。由于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状况等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既可以是较多的劳动者在低层次技术水平条件下与较少量的生产资料(以价值表现的)的结合,也可以是较少的劳动者在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与较多的生产资料的结合。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有两条标准:第一,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有效地利用社会一切生产资源;第二,按社会需要分配、组织这些生产要素,当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增长速度减缓、经济效益和消费降低时,这种分配和组织为最优。这也是我们解决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问题必须遵循的两个准则。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只有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才能最终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小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这三种权力归属于个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归属于资本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将归属于联合的个人。这才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真实内涵。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三权”在国有企业里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是分离的,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应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应归企业。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概念,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经济理论中一个十分敏感和尖锐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在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成为一无所有者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劳动力不是商品。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极其偏颇,因而也并不科学。劳动力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它早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延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同样也是商品,却并不意味着剥削关系。本文就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它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前提。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必须符合劳动者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