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2.
雅俗兼融是提高通俗文学品位的卓有成效的途径。雅俗兼融是使雅文学与俗文学相互融合而有机地合成一个新的品种。这种新品种的通俗文学,既吸收了高雅文学贴近现实、严肃思考、表现重大题材、手法技巧灵活多样、富于探索精神等长处,也吸收了通俗文学有着生动曲折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相应的表现模式、竭力接近吸引读者等优点。雅俗兼融表现在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欧茨是美国当代文学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大胆地吸收借鉴了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跨越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长期被认为无法逾越的鸿沟.她的作品中常常充斥着凶杀、暴力,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离奇怪诞的幻想,从而使其作品在美国经典作家中自成一格,把通俗文学从一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边缘地带"带入文学的中心,使其进入文学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一个哲学领域的概念,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即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其中理性精神是核心.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纯文学是反思现代性的产物,严肃文学是理性现代性的产物,通俗文学是感性现代性的产物。而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充分体现了感性现代性的诉求.欲抗争网络文学的这种感性现代性的泛滥,不应一味指责网络文学,而是应该塑造一批雅文学的精品,发挥它们的反思-超越功能.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的十七年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理念导致同样理念的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将之扭曲,使之虚假理念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解放、人的觉醒、人性的复苏,使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与虚假"理念化"相对立的"世俗化",世俗化成为当代社会最明显、最突出的演变倾向.而最能代表这种世俗化思潮的文学现象便是俗文学.通俗文学思潮是以世俗化这一历史倾向为其时代背景,并深深契入到新时期的社会思潮中的.理解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学功用,而通俗文学独特的愉悦功用使作为"人学"的文学更丰富、更健全.  相似文献   

6.
“反智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学创作与批评中所呈现出来的“反智主义”倾向则是此种文化现象在文学中的具体渗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述中,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反智论”的书写。具体来说在纯文学、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等各个形态上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流军是一位在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徘徊的作家。他的小说往往有一个严肃的主题,而且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批判性,从这一点看,流军应属于严肃的作家;但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又是以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大众化的语言来负载严肃的主题,表达他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这样,他的小说又具有通俗文学的倾向。也许正是这两者的融合,使得不少读者喜欢读流军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引发了对于雅俗文学界限、内涵、价值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思考.传统的"雅俗对立"观在理论批评、创作实践、语境转换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摒弃扬雅抑俗的传统观念,以互动共生的整体观来考察文学系统,是当代文学格局的必然性变动.  相似文献   

9.
以"宗教生活"亦即社会一般信仰和仪式、行为体系为观照对象,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复杂性的合理思路。"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之间不仅仅是"影响—反映"的关系,而且是深层次的"需求—功能"互动关系。以"世俗性"和"商业性"为本质特性的"通俗文学",对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起到了传播、抟合、建构的作用。"通俗文学"作为一种关键性媒介和创造力量,在大、小传统分殊、区域文化多样、阶级差别显著的古代中国社会实现价值观分享和文化共同体认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今日的学界,关于通俗文学的研究渐成了一门“显学”,但鉴于各方面的条件,目前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几部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学史上,大多从宏观上来探索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自身的特点兼涉通俗文学的若干优秀作家与作品,以及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而从理论上来探索通俗文学的并不多见。朱志荣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进行的,从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的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出现文学上产生了后现代派小说。随着影视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文化更加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日益消失,文学创作成了一种跨体裁的综合性艺术。在后现代和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学作品将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沦陷区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是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话语环境,它不得不专注于学理范围内,但也因此而形成其独具的视角和品格,尤其是在通俗文学理论的构建和对"五四"新文艺的反思上.  相似文献   

14.
"类型文学"是近20年来从网络到现实逐渐流行起来的通俗文学写作,它把笼统的通俗文学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使之具有一种模式化的风格,被众多读者群所追捧。本文主要探讨"类型文学"与其网络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标签模式、关键词搜索等具体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分析,揭示"类型文学"在传播语境的影响下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似乎把通俗文学与庸俗文学等同起来。好象办通俗文学刊物就是走旁门斜道,方向不正;写通俗文学被看作生产格调低下之作;通俗文学被列入另册,限制出版,难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学偏见,却又是相当普遍的现实。其实,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时代读者约定俗成的文学现象。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就是当时的通俗文学,不能刊入文学的正宗。后来才被纳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被称为古典名著,这  相似文献   

16.
《玻璃船》是韩国女性作家全镜潾创作的一部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小说,讲述主人公金恩玲、文友庆、李振之间的情感纠葛,意象鲜明。小说借植物意象群表征人物的"自缚"特性,营造"星"意境作为命运"沉沦"走向之隐喻,采取意象复现策略凸显主题悲情状态,充分展示意象的叙事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自起步开始,"超越雅俗,崇尚经典"一直是研究者秉持的信念。打破雅俗边界,进入资料,还原文学的历史,是通俗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因此,通俗文学研究的开展和学科边界的确立,旨归于尊重史实的现代文学史的构建。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表述。自起步到成熟,它主要接受着两种影响,一来自于传统,一来自于外国。新文学的影响资源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是骑士文学产生并发展到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武侠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法国骑士文学是骑士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武侠文学作品是中国侠文化的重要支流,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通俗文学.这二者塑造出的"侠"形象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本质区别:一方面它们都反映了两国的英雄崇拜和尚武文化,另一方面由于二者阶级属性不同,使得两国之"侠"在行为动机、爱情观和对待统治阶级的态度方面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中的雅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扩张、媒体革命等构成的全球化语境中,通俗文学膨胀,纯文学萎缩。面对这种新的文学格局,我们应该正确处理雅俗文学的关系。要更新现念,给当代通俗文学重新定位,以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引导;纯文学要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主动走向读者走向市场;雅俗文学要互补互促,在全球化时代重建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