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具有很大程度的抵触和反抗,其最大特点是不合作。具有这种心理的孩子,不仅心理上不能健康成长,一生事业上也难以成功。开展这一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让各位家长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家庭因素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2008,(10):44-48
专题1.成熟与幼稚:适应初中阶段特点 不少初中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读书、考试。不关心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的仍采用对待小学生的办法,对孩子学习的监督、陪读过多,有的限制孩子跟同伴交往,影响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不少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不尊重孩子人格,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浙江师大季诚钧一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爱顶牛。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许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与逆反心理有关。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产生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而做出"逆反"举动: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家长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4.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随意地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辱骂甚至殴打,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对抗情绪;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就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按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施教,遇事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说话过头,爱摆长辈的架子等。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听孩子的呼声,理解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抽出一些…  相似文献   

5.
晏红 《现代家教》2000,(9):12-14
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才知道教他们什么以及怎么教他们。但是,很多家长对今天的孩子感到迷惑,不知道也不理解他们的心思。“他们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许多家长都这么说。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不但不听,反而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那么,今天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由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方面专  相似文献   

6.
其实,所谓的"逆反心理"只是孩子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的一种正常现象。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  相似文献   

7.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令家长头疼。本文细致分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逆反心理的危害以及家长针对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所应采取的办法,旨在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  相似文献   

8.
荣荣刚刚6岁,是个颇有点儿知名度的犟孩子,无论在学前班还是在家里,常常跟老师与父母对着干,叫她上东她偏往西,大人说不能干的事她偏要去试试。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心理学家分析,这主要源于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存在逆反心理又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另外,父母不科学的教养方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十分重要。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多由家庭的不和谐、家长制作风、过度宠爱、过高期望等因素造成,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培养民主平等的亲子交流意识,秉持科学的爱子育子观念,对消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与父母一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这种现象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11.
<正>青春期对每个人一生来说,是个重要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处在迅速发展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不少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越大越难管,处处和大人唱反调。这种"唱反调"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入了逆反期。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没能正确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就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阶段的聋童表现有所了解。一、逆反期聋童的表现1.强烈的自尊心聋童到了逆反期,由于自尊心强,内心的思想感情不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活动的成因及疏导策略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主体就会产生的一种抗拒的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这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杨震 《陕西教育》2005,(4):26-26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再那么乖巧了,慢慢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如对大人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等。这种情绪如任其发展就会养成习惯,形成逆反心理,制约孩子的人生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孩子对长者的教育产生抵触心态,就是心理学上说的"逆反心理"。它的主要特征是:孩子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硬对抗"心理,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致使教育效果不佳,亲子关系紧张。那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呢?笔者归纳为"四宜四不宜"。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纪俊闪 《家长》2008,(Z1):48-48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疏导,这样,才能缓解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蔡飞 《文学教育(上)》2011,(18):148-148
心理学家认为12—15岁的孩子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智力开发的提高,这一时期有提前到来的趋向,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即10岁以后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父母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到,孩子进人中学阶段以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总喜欢和成人对着干。确实,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近深圳市笋岗中学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5.8%的受调查者有着较为突出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inversion),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9.
吴青  王喜勃 《成才之路》2013,(11):21-21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话,甚至和老师家长对着干。我们通常觉得孩子一般要到初中进入青春期才开始有逆反心理,可事实证明,从三年级开始有的学生就产生逆反心理了,只是程度比较轻,不会出现激烈的反应,怎样引导早期出现逆反心理的学生,关乎到他们未来能否成才,这也是摆在我们班主  相似文献   

20.
所谓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过是站在家长角度看孩子成长的一种说法。从心理发展过程而言,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存在,泰然面对、正确处之,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完全可以顺利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