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诗(《全唐诗》卷222),诗中提到的“剑器”是一种舞名,多少年来,人们就“剑器”舞人是否手中持有道具这一问题,展开过无数次的争论,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人释“剑器”是一种舞伎“空手而舞”或“持彩帛而舞”的健舞曲名,断言公孙大娘“执剑而舞”不实。持据有三:《正字通》云:“剑器,武舞,用女伎雄妆,空手而舞”;《札朴》卷六云:“以丈余彩帛结两头,双手持之而舞”;《文献通考》云:“或以剑器为刀剑,误也”。“舞剑器”与“剑”无关之说,似乎已成为定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试作一些考辨,借以就教于高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盛行的舞曲还有“柘枝”、“胡旋”、“浑脱”  相似文献   

3.
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的"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但她的出身、年龄等史书中都没有记载,于是有人根据"大娘"这一称谓认为她  相似文献   

4.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我国“诗圣”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一首“感时抚事”之作。诗人因看到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唤起了对公孙氏年轻时的美貌及精湛舞技的回忆,引起了对自己身世、国事的联想。该诗反映了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全诗气势雄浑,浏漓顿挫,豪荡感激,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之杰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对公孙大娘剑器舞的来源与影响进行了初步考证,认为其舞蹈主要来源于盛唐三绝之一的裴将军舞剑,同时剑器舞又成就了张旭的书法艺术,剑术、舞蹈与书法等艺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专业知识,分析了上述三种艺术之间在力道、节奏、线条与精神等方面有着互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唐代宫廷乐舞又称"燕乐",它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乐舞机构组织,成立了"教坊"、"梨园"等,还极大地丰富了乐舞表演的内容形式(坐部伎和立部伎),在舞蹈风格上也形成了两大类健舞(刚健敏捷多为来自外族的舞蹈)和软舞(舞蹈温婉轻柔多为汉族自己创作的舞蹈)。  相似文献   

7.
武术、舞蹈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渊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本文作者通过对比武术剑术套路与中国古典舞剑舞在节奏上的异同,从两者的共性与本体区别进行阐述.有助于中国古典舞剑舞从传统艺术门类中借鉴剑之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为中国古典舞剑舞寻求更具生发性的动作语汇和表现形式,带动和促进剑舞舞台创作领域的发展。最终让古典剑舞这一独具审美文化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8.
唐代舞蹈序列,可简略分述为: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及同类、宗教祭祀舞、健舞与软舞和歌舞戏.唐代舞蹈是在雄厚的民间舞蹈基础之上,在充分吸纳古今中外舞蹈艺术精髓之中,加以艺术凝练创新而成就的盛世舞蹈.雄浑庄严的早唐舞蹈,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灵动飘逸的盛唐舞蹈,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繁华似锦的中晚唐乐舞,回归现实主义.回溯唐代舞蹈世界,展望新时期中华民族舞蹈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千古杰作,自来选本无不选入。今细按原诗第四韵“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上句既云来如雷霆,忽插一收字,与下句意复:且雷霆收时不应云震怒,于词于义均有捍隔。昨偶阅毕亨《九水山房文集》,有答友人书云:“杜诗‘来如雷霆收震怒’,收字误,当作扶字,与收形近而讹。世人多见收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交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现从中日两国舞蹈审美意识的差异性,窥探日本对唐代舞蹈中软舞与健舞的吸收与摈弃情况。文章提出审美意识可分为形态美感和意识美感两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浅析中日舞蹈交流史上唐代舞蹈在日本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刻舟求剑     
王蒙 《当代电大》2006,(5):40-40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招“丹凤朝阳”,手一松,剑落入了江水之中。“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12.
聂新华 《成才之路》2012,(35):49-49
“艺无定法,道可旁通”,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而提高书艺告诉我们美术欣赏也没有固定方法,应触类旁通,引进与美术有联系的学科,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达到欣赏的目的。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各学科之间有着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它可以与不同学科综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学科在不同方面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美术创作的丰富源泉。  相似文献   

13.
怀素见公主樵夫争道而大悟书道,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长进”,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像观看“公孙大娘舞剑”一样去发现美,体味美,他们同样也会像怀素、张旭一样大悟个中之道的。* 一、感 化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型性文章,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的心理期待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的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例如,在教《济南的…  相似文献   

14.
刻舟求剑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招“丹凤朝阳”,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这些"艺无定法.道可旁通"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武林秘笈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森林里,危机四伏。突然几个快如闪电的身影闪出,翻过山坡,穿过树林,在一个破旧的草舍前停了下来。定眼一看,四人一身黑裤白衣的夜行装打扮,个个体型健壮,身手敏捷,目光锐利。白衣上印着“光华”二字。原来是“光华派”的四大弟子。大弟子尧忠,善舞枪,一招腾空点枪,星光点点,点亮了夜空。二弟子尧德棍法了得,棍把时左时右,似阵阵狂风扫落叶。三弟子尧礼,舞刀弄剑,刀刀有力,剑如烟花,千变万化。四弟子尧文智慧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其掌拳尤其厉害,双拳冲出有如双龙出海,海浪翻滚直冲云层。如今为了…  相似文献   

17.
夹板舞又称“云阳板”,其起源可上溯到唐代的“拍板”。其表演从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有着一套基本形式。夹板舞内容和表现形式决定了其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适应性及地域民族性等特性。积极深入挖掘和开展夹板舞的研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乐中的声音所产生的长短、强弱、快慢的一种规律和现象。节奏在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产生的最早,《尚书·舜典》中就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在节奏被发现和运用之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出现了旋律,可见它曾经在音乐的最初阶段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节奏也存在于其它动态艺术中,在舞蹈中节奏叫具备舞律,它与舞情和构图构成了舞蹈的三大要素。舞蹈的节奏不单指演员按一定音乐节拍所表演的动作,而且指根据舞情对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诗歌中的节奏是指…  相似文献   

19.
夹板舞又称“云阳板”,其起源可上溯到唐代的“拍板”。其表演从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有着一套基本形式。夹板舞内容和表现形式决定了其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适应性及地域民族性等特性。积极深入挖掘和开展夹板舞的研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于十八世纪末(1792年),死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841年)的龚自珍,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但很不幸运地碰上了“不合时宜”,虽有“少年揽辔澄清志”的抱负,却实在是没有实现抱负的用武之地,只好辛酸地“卷矣应怜缩手时”,对自己感慨不已。其诗通过“剑”与“箫”两种意象,表现了其极想“狂来舞剑”,事实上又只得“独出心裁骈吹箫”的慷慨不已。其诗通过“剑”与“箫”两种意象,表现了其极想“狂来舞剑”,事实上已只得“独出心裁骈吹箫”的慷慨,怅 惘,狂豪,幽怨,悲愤,姜惋的无奈心境,反映了那个时代英才寻找自我的艰难及先驱者的痛苦与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