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宣德宁夏志》名称考辨──兼说宣德《宁夏志》之重要价值及古灵州州址陈永中陇右著名学者张维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陇右方志录),记载宁夏在明代编纂有七部地方志书,最早的志书名称为《永乐宁夏志》,其它志书名称分别为:《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  相似文献   

3.
《嘉靖宁夏新志》是明代宁夏地方志书中的一部。它对明代宁夏社会情形记载颇为详细:其风俗既有原居民强悍粗犷的一面,也有新移民崇尚文教的另一面;其居民以移民为主,尤其有大量江南移民;其宗教主要是佛教,但也有伊斯兰教;教育方面,地方政府鼓励兴办学校和科举;其商业的军事色彩非常典型。  相似文献   

4.
嘉靖《许州志》是现存许昌明代志书中最完整的一部,是许昌的一部重要地方志,其体例和内容皆有特点。嘉靖《许州志》是比较全面地记载和反映明代许州的地理、经济、风俗等情况的许昌地方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6.
日前,编辑部收到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寄赠的《太平县古志三种》一巨册。该书由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蔡宝定等六七位老先生主持其事,将明朝《嘉靖太平县志》、清朝《嘉庆太平县志》、《光绪太平续志》三种古志通过标点、校勘、注解,改为简体横排本,使之面貌一新,方便阅读和研究利用。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形势下,该书的出版,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  相似文献   

7.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何和义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66-71,135
宜春地区旧地方志存书有85种,有61种已被整理出版,或被《国图数字方志》收录。地方志是地方上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基础文献,宜春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和高校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应着手建立宜春地方志文献库,这是开展宜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河州志》是了解、研究本区域内历史的基本史料。明嘉靖时期河州人吴祯编修《河州志》是河州史上第一本志书。到清代,河州地方志取得巨大进展,于康熙二十六年张瓒署名《河州志》和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问世。康熙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在袭承前面几版《河州志》基础上也有了大的突破。对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的考述,旨在阐述其体例、内容特点、突破及不足等问题。目前对《河州志》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王版《河州志》是研究河州历史一手地方志文献,对了解清朝时期河州地方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是一座内容无比丰富的宝库,对地方志加以解读,是地方历史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就嘉靖《辉县志》与道光《辉县志》进行简单的比较,初现其编纂体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并揭示这两部地方志对辉县地方历史文物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史学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春秋》也在不断的演变发展,文章将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春秋》在目录中的变化看目录学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明清地方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嘉靖年间到清光绪年间渭南县集会的时间、贸易频率和空间分布特征及集会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渭南县集的时间特征:以月集15日为主;会在嘉靖年间,以年一会或二会、三会为主,至清代逐步转变为月三会。空间特征:主要受地貌影响,中部和北部集会密度大。集会发展原因主要是受区位因素影响和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万历版《山西通志》由李维桢、范弘嗣、邢大道、阎重光等编纂,山西巡抚李景元、魏养蒙、樊东谟、吴仁度相继监修。是志纂修始于万历三十四年,至万历末成书刊印。初刻本至少有23卷完整保留在现存的两个残佚本中。通行的全帙本由巡按山西的御史祝徽在崇祯二年用万历旧版重印,并补写叙文,残佚本卷二十二、三十及卷二十五中的两页即据此本补刻重印。是志上承嘉靖志,下启康熙志,所纂聚三晋一方自然与人文各类典要,自上古迄万历四十二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地方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是虚实结合和羽翼信史的典型代表,但学术界很少对两部小说作比较研究,尤其忽视对《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这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通过素材与模仿、史实与虚构、艺术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不仅来源于三国史料,也接受了列国故事的影响;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虽然仿效《三国志演义》的表现手法,但整体上仅仅是对历史材料作艺术处理,限于“信史”的创作观和历史素材的特点,致使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16.
耶律楚材作品多有散佚。笔者近日在明嘉靖六年所修的《辉县志》中发现耶律楚材所作的名为《梅溪十咏》的九首诗.考察耶律之行迹、诗歌创作特点以及相关资料,可知耶律楚材确实曾在河南辉县的梅溪寓居,《梅溪十咏》则为纪念那段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8.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曾从史料的分类、史料的流传与作伪、史料的辨伪与考证等几个方面对史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他的史料学思想,至今仍对完善史料学和进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宇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