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欣 《体育世界》2008,(10):117-119
通过时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获得进攻相关方面的数据,并与世界强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从发球、强攻、快攻、后排进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队的进攻能力,结果显示,中国队在发球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强攻、快攻方面差距不明显;但是,中国队在后排进攻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男排与比赛对手进攻技战术的优劣,找出差距。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中国男排与比赛对手在进攻技战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结论:中国男排仍以快攻为主,个人进攻能力还需加强,集体进攻战术还需丰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获得进攻相关方面的数据,并与世界强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从发球、强攻、快攻、后排进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队的进攻能力,结果显示,中国队在发球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强攻、快攻方面差距不明显;但是,中国队在后排进攻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本次比赛的所有快攻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国家男子手球队是1支打法以快攻为主要攻击形式的球队,并且快攻的主要方式是第2波短传快攻;但第3波快攻的运用较少、快攻射门成功率较低,需要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重视并尽早解决。  相似文献   

5.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等对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巴西女排、美国女排)比赛技战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中国女排在快攻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进攻效果比对手略好,但快攻方式过于单一;强攻和后排进攻及调整攻有改进与突破,但与巴西、美国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拦网方面与巴西、美国队的差距尤其明显.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在快攻中大胆创新,使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在以后的训练及比赛中提高队员发球及拦网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赛队的快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快攻的来源匮乏,快攻次数远远落后于对手,一传的效果不如对手,得分率明显落后于赛队。建议加强防守的攻击性,从而增加快攻的次数;加强个人在快攻中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等方法,对5场比赛中国男篮的进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方面得分、3分投篮次数、快攻得分、二次进攻得分、投篮次数、助攻低于对手;各位置球员的进攻能力与对手比较均具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与国外球队6场比赛中各队快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快攻的组成率、成功率跟对方差距不明显,失误率甚至比对方多.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打法的同时,努力提高攻手的个人突破能力和增加主、副攻队员跑动进攻的战术配合,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加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9.
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半决赛失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29届奥运会半决赛上的实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的攻击性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威胁,且稳定性不高;强攻、快攻和后排攻均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拦网也不及巴西女排。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国女排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提高战术攻的组成率,以进攻带防守,以防守促进攻。  相似文献   

10.
浅谈快攻在手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取得前4名的安徽队、山东队、江苏队、北部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统计方法,比赛录像分析法,探讨快攻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快攻技术在手球比赛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徽女手必须加强快攻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的进攻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组织后卫在得分和投篮次数以及投篮命中率上与对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动快攻次数以及发动快攻的成功率上与对方具有较大的差距;在个人前场控球次数、控球时间和个人持球进攻次数上高于对方.且无效控球次数和控球时间高于对方;助攻、支配球能力与对方存在明显差距,且失误次数多;组织配合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个人持球进攻次数太多,而通过全队配合进攻次数太少;在有球活动区域与对方具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近区和远区组织配合的成功率上.与对方差距巨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篮球国际化发展的认识程度的加深,我们同世界篮球强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组织球队之间的比赛交流,而且多次邀请了国外知名篮球专家前来讲学,甚至聘请了外教担当了中国男篮的主教练。篮球运动的竞技理念是造成中国男篮竞技水平进入"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我国篮球的国际化发展首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篮球竞技理念。通过分析我国男子篮球竞技理念存在的误区,指出中国男篮竞技发展应注意的措施,从而旨在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男子篮球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3.
第28 届奥运会中外男篮进攻速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观察统计法观看第28届奥运会男篮的比赛,对中外男篮在进攻速度上进行分段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队在进攻的速度方面和国外强队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中国队在掷端线球、推进过程中和攻击前的准备所消耗时间明显多于国外球队,中国队在进攻中出现过多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在战术运用上过分地注重整体性,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制约了中国队的进攻速度。  相似文献   

14.
以第28届奥运会男篮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世界大赛,探讨世界男篮强队进攻发展趋势.世界男篮主要进攻特征为进攻速度加快,成功率和质量提高;进攻具有整体性和均衡性;进攻距离与范围不断扩大;守攻转换加快,快攻与抢攻、配合进攻次数增多.分析研究中国男篮与世界男篮进攻存在的差距,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外男子篮球队在犯规特征方面的比较,反映出中国队在犯规次数上主要集中在主力运动员身上,而国外球队的犯规次数却集中在替补运动员身上。在犯规时间上,中国队运动员犯规的高峰期主要在第3、4节,而国外球队运动员犯规的高峰期则出现在第1、2节。在犯规地点上,国外球队运动员有明显向全场扩大的趋势,而中国队运动员犯规的密集区却集中在篮下周围区域。在犯规性质上,国外球队主要体现在阻挡犯规和推人犯规方面,中国队主要体现在拉人和撞人犯规上。4项指标的对比,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第26届奥运会篮球比赛防守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第26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各队防守技战术的研究,指出世界强队防守主要战术仍是半场盯人和联防,防守面积以半场为主,注意战术质量而非数量及变化量。并指出了我队在防守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3届CUBA联赛男子优秀队伍的若干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三届CUBA联赛中均进入前8强的4支球队的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队在投篮命中率、抢断球以及传接球等基本技术上逐年提高,但与CBA等专业队比较差距较大;4支队伍基本功不扎实、技术动作规范性较差;防守时犯规较多、防守战术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较低;进攻得分和快攻得分所占比例不高、进攻的速度和节奏缺乏变化,并提出相应的训练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06年全国U17男女篮球比赛的现场调研,全面了解了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发展的现状和新动向,用事实说明全国各级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竞技篮球发展很快,储备了大量有发展前途,优秀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招生、训练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柱 《体育科技》2006,27(2):28-30
通过对世界首届洲际杯篮球邀请赛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世界强队在身体和比赛技术统计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与之相比,中国男篮的身高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比赛中也显示出了内线的较强实力以及在防守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但外围3分球攻击的低效率和篮板球的差距成为中国男篮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亚锦赛中东亚球队和西亚球队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亚洲男篮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对东亚男篮的衰落和西亚男篮的崛起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亚洲各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