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技术部类之间会聚指数测度的方法与指标,有助于从中观层面把握技术会聚发展的态势,对促进工程技术领域学科优化设置、前沿技术交叉融合与会聚发展的战略部署、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和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技术会聚理论和技术共类分析方法,提出了技术部类之间会聚指数测度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指标,并以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中的1 405 124条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德温特分类代码系统中全部20个技术部类之间的会聚指数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各个指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回顾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相关文献,然后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抽取2007—2016年共129 729项手机专利数据,对专利拥有量排在前列的智能手机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利用相对技术优势来界定技术强度,以技术吸引力、专利相对位置和技术强度为指标绘制专利组合图,量化研究智能手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研究发现,国产手机企业在应用与服务和低功耗领域与国际龙头企业差距较小,在人机交互领域有一定差距,应当加大相应领域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企业核心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而专利作为技术最重要的载体,逐渐成为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技术竞争力的对象之一。目前国内外基于专利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本质。基于跨学科指数测度方法构建了基于专利 IPC 分类号的技术专业化指数模型,从专利数量和技术专业化指数两个维度建立了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框架,并以染敏太阳能电池技术为实证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技术竞争力评价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专利许可引进是企业重要的技术学习途径和技术竞争力来源。本文基于专利家族全生命周期的专利质量测度方法,利用中国专利许可备案数据、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的专利申请、引证数据,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许可经历与企业专利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专利许可经历会对受让企业的专利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螺旋模型与专利的技术竞争力评价方法,量化测度我国各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创新水平和技术竞争力,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讨论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各地区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活跃指数与三螺旋协同创新测度指标中的校企合作指标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技术质量指数与协同创新水平各项测度指标的相关性较弱,一方面说明目前协同创新对于技术竞争力的影响力大多来源于校企合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协同创新对于技术质量的影响较为欠缺;进一步分析发现,校企合作的三螺旋测度指标与专利数量指标呈正相关性,而与技术范围指标呈负相关性,说明校企合作越多的地区具有的专利数量越多,且研究的技术范围相对更集中。  相似文献   

6.
张莉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92-98
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报告,从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理论、测度指标、专利数据选取以及专利与产业的关联4个方面厘清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以产品生产函数理论为主流方法,以专利密度为主要测度标准,反映出专利密集型产业拥有专利要素优势的特点;测度指标逐渐从单指标过渡到多指标,指标体系日渐完善,但仍然以测度产业专利数量密集程度为主,未能体现出专利质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专利数据的选取并无定论,数据来源亦十分单一,并且主要从产业视角进行专利与产业的关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未来应考虑从专利质量、中小类产业测度以及企业视角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俊娜  杨武 《科研管理》2011,32(6):1-10
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面的研究一直采取指标分析方法,但现有的测度缺乏具体的量化,对创新能力大小的测度难以用具体的量化强度进行表达,对创新能力各指标间的关系缺乏有机的匹配分析。本文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维模型(RPM三维模型),提出并界定了创新能力强度概念,建立了各维度能力强度测度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维度能力强度的匹配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了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的测度方法。并用此模型和测度方法,对深圳市数字电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h指数应用于专利影响力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瓷膜分离领域的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为数据源,探讨h指数在专利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首先,利用SPSS分析软件研究h指数应用于专利影响力评价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取CHI专利指标中用于衡量专利影响力的CII指数、TS指数为参考,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h指数在专利影响力评价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LDA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在海量同领域企业中精准识别竞争对手,剖析其技术发展领域,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情报支撑。[方法/过程]首先,根据技术领域与目标企业下载专利数据;其次,将目标企业与相同技术领域企业专利数据合并,对专利摘要进行主题建模并借助LDAvis可视化工具与相对接近度计算识别潜在竞争对手;最后,借助LDA模型、困惑度与主题相似度计算潜在竞争对手技术多样化指数(TD)与技术专业化指数(TS),通过竞争力气泡图识别竞争对手类型,从而完成竞争对手识别模型的构建。[结果/结论]构建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出目标企业的竞争对手,并建议目标企业应积极对标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域,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以专利诉讼作为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以专利权利要求数、先前技艺数作为自变量,同时引入专利家族深度和专利家族强度作为反映企业专利布局战略的代理指标,结合7146件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收录的截至2011年5月31日美国授权的LED专利文献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专利权利要求数、先前技艺数、专利家族深度和专利家族强度对专利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会聚和技术共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技术大类之间技术会聚指数测度指标和方法,并对《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化学"、"工程"、"电气与电子"三个技术大类之间的技术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方法与指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736项中国大学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了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图,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的规模、密度、中心度和中心势等网络结构指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的规模迅速增大;网络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专利申请合作网络成员间的联系强度有所区别;企业的中心度和中心势尚未真正形成,反映出中国进一步推进产学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3.
进行全球太阳能产业共性技术测度分析,有助于选择和管理太阳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选取《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太阳能专利数据为样本,将技术网络中多重测量中心度指标与技术共类率指标结合起来,结合太阳能领域可视化的技术网络图谱,对全球太阳能共性技术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两项指标测度的结果基本完全一致,说明该两项指标都可以用来进行产业共性技术测度.下一步,拟在太阳能产业共性技术测度基础上,探索太阳能产业的共性核心/关键技术的测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外专利技术的规模分布与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专利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海外专利授权的数量和化学、计算机与通信、医药、电气与电子、机械及其他共六大类的技术分布及时间序列分布,并采用Herfindahl指数量化分析了我国专利分布的集中程度.结果显示,1994年以前,我国专利构成基本稳定,1995和1996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1997年后技术构成逐渐均匀.根据反映专利之间技术创新关联性的专利被引次数,测度了我国专利的平均一般性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阐述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基于专利视角评价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优势,从技术活跃度、技术价值度、技术集中度、技术潜力度、技术合作度、技术优势度等6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技术竞争力测度的专利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倒置树形”结构的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框架。[结果/结论]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企业技术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科学合理地测度企业技术竞争力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勇  赵莉  苏凤娇 《科研管理》2011,32(10):55-63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彼此关联相互耦合。本文首先分析了体现二者之间耦合关系的主要因素,开发了衡量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测度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评估模型,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商业转化能力和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成果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本研究为我国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加强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耦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大、质量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专利质量的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对专利质量的评价关键在于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的确立,目前专利质量衡量指标虽然繁多,但缺乏综合的评价指数。本文分析了现存专利质量指标的优缺点,筛选出最能反映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多个指标,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综合指数;最后以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企业专利质量综合指数进行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大力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江苏省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参考前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提炼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各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做竞争力研究。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在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基础上,搜集统计年鉴数据,用信息熵模型法,从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扩散竞争力、隐性竞争力4个维度,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直接产出、间接产出等八个一级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排序,根据各维度表现评价结果对城市进行聚类讨论,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产业政策,对所处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相应的环节提升上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于晶晶  谭思明 《现代情报》2010,30(7):155-158
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表征企业专利活动的数量类指标、表征企业专利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质量类指标和最后通过各指标加权得出的综合类指标三部分构成。本文运用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收款机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各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的评估过程进行详细地阐述,充分分析我国收款机行业目前的竞争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基于专利分析的专利战略决策模型,并以我国中枢神经制药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SOM网络实现对不同专利指标的样本企业的模糊聚类,每类企业根据其专利指标的大小进行专利战略匹配,并可借鉴同类企业中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辅助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