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推断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蓝色).  相似文献   

2.
有一道填空题,题目是,有下列几种物质:(NH4)2CO3。,NH4HCO3,HH4CL,CaCO3,Ca(HCO3)2,Na2CO3,NaHCO3等摩尔的两种物质混合高温分解后,产生NHa和CO2摩尔比为2:3组合的是.或——这道题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违背客观事实,具有科学性错误.所以这道题在我教学生涯中已消逝十几年了.如今有些资料上仍有这道题.不少中学甚至某些重点中学在期中或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却依然将此题作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道“好”题.笔者认为这道题不宜出现.显而易见,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热分解以及热分解产物的…  相似文献   

3.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多且又分散,再加上学生的化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均有限,所以碰到物质除杂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当中,针对初中化学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总结了一些物质除杂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物理除杂法1.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或可溶的固体物质)分开的一种方法。例:将Na2CO3中的杂质CaCO3除去(应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2.蒸发: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3.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当两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一种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  相似文献   

4.
例1.将 nmol 木炭粉和1molFeO 在反应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1)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FeO+C=Fe+CO②2FeO+C=2Fe+CO_2 ③FeO+CO=Fe+CO_2④______。(2)若 n<1/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____。(3)若 n>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 ___。(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 CO 和CO_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n 值为____。解析:(1)反应④为 C+CO_2=2CO。这四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为:①与②属平行反应;①与③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②;②与④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①。整个反应器中所有反应相当于只发生①与②、①与③或②与④中任意一组反应。通常需判断产物或进行范围讨论时常选择①与②两平行反应,也可根据题给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许多化学试题如用巧解则事半功倍.对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就可运用方程式合并法巧解,可省时、省力.题目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 H2;    B CO;C C6H12O6; D C12H22O11分析 在《碱金属》一章中,我们学过Na2O2的主要反应有2个:2CO2 2Na2O2=2Na2CO3 O2↑,①2H2O 2Na2O2=4NaOH O2↑.②而该题是在以上方程的基础上,多了2个初中学过的反应,如用传统方法解题,则过程如下:(1)2CO O2=2CO2,  28×2…  相似文献   

6.
题1 某气体M中可能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将M通入灼热的盛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已排尽空气)中,充分反应后管内物质减少了0.8g,再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中,洗气瓶中的物质增加了0.8g,气体M的组成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7.
物质推断题是利用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未知物是(或含有)什么,或可能是(或可能含有)什么。由于这类试题能很好体现能力立意,因而近年来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本文就物质推断题的设计谈些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9.
题目 使10.6g某固体混合物样品与足量的盐酸起反应,收集到了4.4gCO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3、Na2CO3、CaCO3和K1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的,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来使用来源方便安全的一氧化碳参与反应的研究进展.醛、DMF、羰基金属络合物Ni(CO)4及Mo(CO)6和甲酸甲酯是温和条件下提供方便安全的一氧化碳来源的液体或固体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一、物质提纯与分离的一般方法1.过滤法用于液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水中的泥沙;分离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固体混合物中的MnO,和KC等。2结晶法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较大的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NaCI和KNO。的分离等。3.溶解法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溶解而除去。如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适量的盐酸,使铁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然后经过滤而除去。4转纯法将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CO。中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Ct1O,使CO转化为CO。。Ct1O+CO=Cll+CO…  相似文献   

12.
化学“开放性”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计算等方面.从题型看,主要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试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解题.下面就“开放”题的开放内容的不同,举例解析.一、条件开放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不足或过剩.例将一未知固体物质投入到一无色透明溶液中,产生一种气体,试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未知固体物质中含有,无色透明溶液是,生成的气体名称是.解析本题的化学反应特点是:固+液→气+其它物质就初中化学而言,H2、CO2的实验室制法均可满足上述条件.制取H2: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一、抓质量守恒 题 有一包由C和Cu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固体CuO和气体CO2,并测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原固体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是( )  相似文献   

14.
例128gCO完全燃烧时需要O2多少g?将生成的CO2与足量的Na2O2作用,生成的O2是多少g?固体物质增重多少g?解析(1)设28gCO完全燃烧消耗的O2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根据反应2CO+O2点燃2CO2,列出比例式56∶32=28∶x和56∶88=28∶y,可求得x=16g,y=44g。(2)设CO2与足量Na2O2反应后生成O2的质量为z,固体物质增重为q。2Na2O2+2CO22Na2CO3+O2~Δm883288-32=5644zq得88∶44=32∶z,88∶44=56∶q,所以z=16g,q=28g。例2现有3gH2,可与多少gO2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生成的O2是多少g?固体物质增重多少g?解析写出以上…  相似文献   

15.
化学解题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深刻理解实质的基础上,定量解题在中考中也是一个重点,它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题目现将10.6g某固体混合物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收集到4.4g CO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3、Na2CO3、CaCO3和K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则该混合物组成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6.
实验推理题是常考题型,命题时通常以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推理某混合物的成分或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推断物质的种类、名称等。这类题目往往综合了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典型物质的性质、反应规律、离子共存等有关知识。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的特征反应、特殊现象,先确定最容易确定的物质,并以此为突破口,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  相似文献   

17.
函数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识图题常出现在选择、填空、简答、实验及计算等各种题型之中,其特点是仅给出有关的示意图或函数图像,没有具体的文字叙述.由于它是利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有关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因此,主要用来考查考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1有关溶液部分的试题例1图1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1(1)图1甲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2)t2℃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  相似文献   

18.
杨善清 《中学理科》2004,(12):43-44
有关NaOH、Na2 CO3 、NaHCO3 互变型计算题是近年高考试卷中的热点 .这类计算题涉及多个反应 ,关系复杂 ,是考查能力的好题 .现将此种题的四类常见题型及解答规律作分析 ,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题型一 :CO2 与NaOH反应【反应规律】( 1 )涉及有关反应 :CO2 2NaOH =Na2 CO3 H2 O(CO2 不足 )CO2 Na2 CO3 H2 O =2NaHCO3即 :CO2 NaOH =NaHCO3 (CO2 足量 )( 2 )产物分析 :当n(CO2 )∶n(NaOH) =1∶2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2 CO3 ;当n(CO2 )∶n(NaOH) =1∶1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HCO3 ;当 1 / 2 相似文献   

19.
卢宏圣 《考试》2004,(1):49-50
碱金属的过氧化物比普通氧化物含氧多,在与CO2、H2O等物质发生反应后.多含的氧一般以单质氧气的形式释放出来.反应后气态物质的体积减少.而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采用差量法求解有关计算题已为大家所掌握。有一类从CO或H2等物质起始进行连续变化的习题.则要在上述基础上综观全程、抓住首尾、分析增减、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的“新情景”题逐渐引人注目.“新情景”是指课本中未叙述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奥妙在于对题给信息“现场自学”,抽出其本质特征,将其转化成有用的已知条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介绍三种易为同学们掌握的思维途径.途径一、以旧带新例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里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甲烷时,所用的发生装置与O2、H2、CO2三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制取的装置相同.(2)收集甲烷的方法可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