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转向,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我们对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和中国现阶段价值哲学的研究中发现,今天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存在两大困境。为了不重蹈西方的覆辙,让中国的价值哲学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对价值哲学作一些形而上学的思考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对哲学现代取向问题的考察,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打通各种研究视界,以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代学术平台。当代哲学研究只有以“三个代表”为中心,面向全球化过程中国内外社会的重大变动和这种大变动所提出的时代课题,面向回击中外哲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峻挑战,面向中国改革向深层开掘而急需智力支持的重大机遇,才能确保其生存的合法性基础,确保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也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正处于一定的困境中,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冲出困境的国际国内条件均已具备,对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做出科学回答和概括已为时不远,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4.
哲学思维是人们求寻事物形象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律系统的意识能动性,在经济学教学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时间观中,时间被视为是外在于事物的一种客观存在.这种时间观在西方现代哲学中发生了变化,即时间被视为是事物内部生成演化的显现形式,时间发生于事物生成之中.这一"转向"首先发端于爱因斯坦、普里高津等人作为哲学前提或理论命题的科学研究之中;之后欧洲大陆哲学尤其后现代哲学均有这一方面的相应变化.事实上,"时间观的内部论转向"是西方现代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而它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变化之一,就关于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多维时空"的观照方法,从而突破了传统逻辑主义的"一维时空"的结构分析方式,确立了"时间"要素在认识中的参量意义和予以事物动态说明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最古老的文学。它不仅有文学、美学价值,而且还有历史、科学、风俗及哲学价值。从研究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入手可以探索其哲学思想渊源,研讨认识的本质,总结思维发展的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研究状况,对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曾钊 《中学文科》2003,(9):26-28
在高二哲学常识的学习中,学生对一些概念易混淆使用。这里将易混淆的五个概念进行归纳比较。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等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同点:①含义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②原理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基本要求。③范畴不同。具…  相似文献   

8.
一、要善于把哲学课本教“厚”把哲学课本教“厚”,是由哲学原理和哲学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是把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原理讲清讲深的客观要求,是哲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抽象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具体事物和具体现象舍弃了,只保留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如物质、意识、联系、发展、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等。哲学教师在讲授这些抽象原理的时候,要善于把被舍弃的具体事物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将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过程,以至整个世界都作为整体、有序、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来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自成系统,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严密而科学的系统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必须从系统上来把握它。例如,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我们应首先把它分为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三大部分。而这三大部分又自成系统。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时就应当把哲学视为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严密体系,既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各部分,又要从部分中联系整体,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和把握哲学的精神实质,学好并运用好哲学。  相似文献   

10.
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强化自己的解释力。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社会支持,这种支持应当来自于内心的价值取向真正基于对科学本质的把握和真诚的人文追求。哲学社会科学更需要自强,其社会地位是依靠解释事物、指导实践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确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学术新人,还需要恰当的学科发展规范。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现了事物的永恒发展,与时俱进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中发展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闪耀着时代哲学精神的光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毛泽东哲学形成、发展并在中国取得主导地位的世纪。21世纪的来临给毛泽东哲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包括新的科技革命继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等等。毛泽东哲学必将以博大的胸怀迎接这些机遇和挑战,对当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新的发展状况作出新的概括,在微观的人的哲学理论上实现新的突破,参与世界范围内哲学理论领域的广泛对话,成为在世界范围有重大影响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创新就是抛弃、淘汰旧的观念、旧的技术、旧的事物,创造培育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事物。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原则、创新精神和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重新强调;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进一步加以具体化;提出新的哲学观点,作出新的哲学概括以及哲学方法论贡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谁的质量”“什么的质量”“怎样的质量”是质量观构成的三重维度。质量依附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其完整的表述应为“蕴含于事物的质之中的量”。质量总会带上主体赋予的特征,事物内部存在着由主体性嵌入的不同类型与维度的质量构成的不平列的质量空间。在各种内在与外在条件作用的质量空间内部存在着某一特定的质量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而判断这一最佳状态是否达成及达成程度即是对事物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看,内嵌共同性、整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高质量是一种内化主体期望的价值判断、反映教育存在的优质状态、面向教育未来的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教育高质量本身的主体性、对象性、主体间性的属性也蕴含着以党的领导为主体、以人的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6.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蒂认为,哲学的历史是一个不连续的历史,其间不存在某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哲学不可能成为其他文化的基础,哲学是其自身的确定性都没有得到保证的活动.罗蒂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后哲学文化、新实用主义、种族中心主义、自由反讽理论、反本质主义、反表象论、教化哲学等构成.罗蒂先后涉足了传统认识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实用主义.最后,他试图从学院哲学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在学院外谈论哲学或批判哲学的哲学家.罗蒂使我们永远放弃了对于最后性的追求,而仅仅满足于真理性事物的相对性、时间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研究和宣传中,特别是在哲学发展遇到困境、尴尬或被边缘化时,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哲学与民众的关系如何?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前一个问题直接关涉哲学的内容和生命力;后一个问题则直接涉及哲学的表达形态及对社会的影响力。当现实生活与民众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时,上述两个问题又合而为一,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转换成哲学与民众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生活的哲学,是民众的哲学。从对哲学的理想诉求来看,这是应然的命题;从哲学的性质和社会功能看,这也是实然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国家和哲学具有同一性,国家哲学具有虚拟性并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苏东巨变体现了国家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价值;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哲学面临着凝聚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提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觉到的。理性本体是关于事物起源解决自然和社会根本矛盾的东西,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