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国现代师范的课程设置源于赫尔巴特的传统课程论,课程分为四大类:公共必修课;教育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教育见习、实习课。这种课程体系以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为主要特征。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沿用这个工业社会型...  相似文献   

2.
王爱平 《江苏高教》2001,(3):84-85,98
作者站在弘扬师范教育的角度,提出师范角色教育的概念,指出高师教育的地位呼唤师范角色教育,合格教师的培养需要师范角色教育。并给师范角色教育以科学定位。文章还重点阐述了师范角色教育的途径:强化角色意识,树立职业信念;深化思想教育,奠定职业基础;优化课程设置,掌握职业技能,拓宽教育渠道,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大学课程编制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课程编制的界定,从课程编制主体、课程编制模式、课程的组织与结构、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外大学的课程编制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的借鉴是:加强课程编制理论建设;重新界定“专业”内涵;正确定位大学教育;开发本土课程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生物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整合课程,构建宽广的知识平台;改变实验课设置,强化师范技能;增加选修课,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等;建立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需求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联系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实际,结合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审视当今部分高师中文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未能成功构建出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各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和各自为政,教学效率低下;文学课程教学仍是传统的“师传生授”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的师范性空洞抽象,而学科专业课程的师范性严重缺失;专业课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确保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我们必须正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已发展到以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现代教师必须从学科知识传递型中超越出来,转变为教育专家型的合格教师。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师范专业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基本师范素质、使之成教育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课程。应对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育学教学要突破传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建构“主动参与,互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办法等。  相似文献   

7.
幼师大专教育专业的课程需注意连贯性和体系性,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课程内容和要求要有别于本科;同时还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幼师大专课程与中等幼师课程的关系;二是幼师大专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三是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五年制师范的课程结构及其指导思想上海第六师范吴天锡,余才元从1993年秋季开始,上海市已经招收“五年制师范”新生,这标志着中等师范教育已向师范专科教育过渡。这个过渡,从形式上讲,是学制的延长,学历层次的提高;从内容上讲,则是培养目标的深刻变化。课...  相似文献   

9.
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实施背景下,作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依托的研习类课程建设成为考察的重点。教育研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研习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桥梁,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生成,助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对标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研习类课程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新研习类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科学研制研习类课程方案;以评价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研习类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泰勒模式”述评张伟泰勒(RalahW·Tyler,1902-)于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分别提出的两条基本原理;一条是评价活动的原理,以《成绩测验的编制》为书名,于1934年首次发表;①另一条是课程编制的原理,1949年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为...  相似文献   

11.
本在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比例失调,师范性不强,重专业轻通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几条对策。即高师课程体系改革应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与比例;增大教育课程比重,突出师范性;增大通识课程比重,加强通才教育;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重视实践环节。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在高师课程体系改革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课程编制影响较大模式的有:以预期-评价为特征、讲究效率-控制的目标模式,致力于教育内在意义与本体价值发展的过程模式,反对片面依赖理论、强调具体情境的实践模式,弘扬、追求个体解放的批判模式。今天中国的课程改革从中可得到的启示是:要高度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课程应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重新确立课程编制的主体,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逐步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技能、轻教育理论;重专业性、轻师范性;定位不当,与基础教育存在错位、缺乏良好的接触与沟通。高师美术教育要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必须改变高师美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减小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增设与基础教育联系的课程,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突出师范性,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植物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植物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和如何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中学特点进行教材改革的方法,以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在我国师范教育领域里,中等师范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读写课程的建设,中师读写课程改革,先后完成了两次可喜的飞跃: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以读写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文选和写作》;第二次是把《文选和写作》进一步地演进成现行的《阅读和写作》。历经两次飞跃之后,中师读写课程不仅完全从笼统的《语文》课中分离出来,而且明确地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技能训练目标,摆在了师范课程实施者面前。但是,由于课程的目标体系、教材体系等诸多方面还不完善,整个中师读写课程建设至今尚未真正成熟。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师范教育正客观而现实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演进,中师教育为高师教育所取代,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身处这样的时代,必须抓住机遇,在批判地继承建国以来中师读写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适应我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范读写课程。  相似文献   

16.
师范物理专科该不该开设《制图学》①课程,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要求,故大多数学校过去没有开设此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科技意识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一些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增设了《制图学》课程,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然而,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开设此课程的意义,或者说对开设此课程的意义没有达成共识,故《制图学》这门课程的开设现状是:有的开,有的没有开;有的开了又停,停了又开;有的想开就开,想停就停。物理系(科)的《制图学》课程是为学生…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设置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回归和体现科学的“整体”面目。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应体现其师范性,综合性;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师的配备,课程建设的渐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课程目标是成果导向(OBE)下单门课程编制中的核心要素,但在实践中课程目标设计存在着分解不足,难以执行;指向多重,不够精确;匹配不当,无法达成;各自为政,缺乏关联等共性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思想上将课程目标视为教学的束缚,在技术上缺乏结合专业特点的课程编制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核心策略是提取毕业要求能力指标中的核心概念,确定课程目标的规格、结构及数目;在表述上采用格朗伦德教学目标表述法;目标与过程(内容、方法)和评价同时设计以明确诸要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丽莉 《山东教育》2007,(11):10-11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其中,课程编制是实现课程生活化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通过课程编制促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呢?本文主要从课程编制中的教师着手论述这一问题,因为教师是真正的课程实施者,是把多个课程编制者一起得出的静态文本转化为现实的人,其行为直接决定了课程编制所能达到的效果。因此,本文着重以教师为对象,讨论生活化课程编制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让“以学定教”成为根本原则是生活化课程编制的首要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