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一】当今世界,人们追求生而平等,但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与现实的真相。"朕本淮右布衣"——这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的口头禅。他确实出身寒微,但是朱元璋的口头禅只能他一个人独享。其他人谁也没有胆量对朱元璋说"陛下本是淮右布衣"。朱元璋从小跟着父辈为人佣作,后来当了和尚,又参加了被称为"贼"的起义军。登上皇帝宝座后,他对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总觉得不光彩。他要包装自己的过去,要把自己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纪年的方式之一就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种纪年,是皇权张扬的标识。这种纪年,始于汉武帝刘彻。新的皇帝即位,须改变年号以示区别,称为改元。有时同一皇帝也可多次改元,如汉武帝刘彻除用建元外,还用了诸多年号。明清时期新帝即位后不再用多种年号,一帝仅用一种年号。故此时皇帝亦用年号来称呼,如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为洪武,人们亦称其为洪武皇帝。年号纪年止于清朝宣统皇帝溥仪。  相似文献   

3.
明史专家陈梧桐教授先后著有《洪武皇帝大传》和《洪武大帝朱元璋传》,后者在朱元璋研究的史料发掘与考证、研究领域扩展与内容补充,以及朱元璋历史功过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所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3,(9):13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及其惩贪治腐举措王君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南京。作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而登上明太祖皇位的他,深知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人民的压迫盘剥过甚,徭役赋税格外沉重,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纷纷揭竿而起。作...  相似文献   

6.
公元1360年,才高八斗的刘伯温终于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打江山。历时数年征战,朱元璋最终登上皇帝宝座,改元“洪武”,史称明太祖。  相似文献   

7.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后,为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保住朱明一统天下,他一手导演了洪武年间四大血案即胡惟庸案、兰玉案、空印案、郭桓案。现就洪武四大血案发生的原因、影响作一探讨。一明初二三十年中,开国功臣宿将几乎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其杀人之多为历代开国之君所望尘莫及。胡惟庸以宰相谋叛,而株连被杀者至数万人;兰玉恃功骄纵,本不当与谋反同论,株连死者又数万人;郭桓案,以惩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其势力进入西南地区后,大量土司归降。为了处理与土司之间的关系,朱元璋在前代朝贡基础之上,创制了明代特色的朝贡体制,为以后历代皇帝所沿用。各个土司朝贡物品主要为马以及各地的特产,同时故元土司也会向明廷缴纳元代颁发的信物;明廷对朝贡土司的赏赐本着"厚往而薄来"的原则。明廷的措施较妥善地处理好了与西南诸土司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洪武时期明廷与西南土司朝贡的具体事宜进行探讨,包括朝贡管理的机构、具体朝贡记录以及朝贡展开的基础,以此解读洪武时期土司朝贡之盛况。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之问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由乞丐登上皇位的传奇,数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他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做法,也被后人广为传诵。然而,在朱元璋时代,贪官污吏却杀了一个站起来一批,可谓前赴后继、延绵不绝。以至于朱元璋在晚年非常懊丧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的这个疑问,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在此,姑且将其称为"朱  相似文献   

10.
人们知道 ,朱元璋出身贫贱 ,当元末吏治腐败引起民变之际 ,他也毅然参与到反对黑暗统治的农民起义潮流中。也许当时人们并未想到 ,正是这个朱元璋 ,最终当上了皇帝 ,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胜利了 ,但当他看到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 ,擅权枉法 ,贪赃受贿 ,蠹政害民 ,联想起民变的教训 ,自然深知他距离“成功”尚有多远 ,不由得加倍地增添了警惕和忧虑。为此 ,洪武二年 ,朱元璋告戒群臣 :“不禁贪暴 ,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 ,欲成善政 ,终不可得 !”概括起来 ,朱元璋的反腐惩贪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订立重典 ,动用酷刑 ,打…  相似文献   

11.
明孝宗在位期间,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前朝弊政,使明王朝走向中兴盛世。但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偏袒外戚、宗亲,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而这些弊政,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监察制度,其监察机构监察职能的实施,反映了朱元璋的制衡思想,这一思想有利有弊,其相互监督,独立行使监察权,廉洁官吏队伍的作法在客现上使洪武朝吏治焕然,并为明前期的政治清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朱温是我国五代时期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苦,为人慵惰、狡猾,但这样一个人居然成就帝业,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早年生活环境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在主观上,他也具备一个成功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与明朝文书档案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地论述了明朝统治特别是朱元璋重视和加强档案工作的实绩,概述了明朝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之初就有伐吴大志,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一军事计划搁置了十四年之久.而武帝的坚定信念和决策力.解决了种种不利因素,最终于公元280年统一全国.本文就阻碍武帝伐吴之举的因素,以及其对策做一简单论述,分析了武帝对待伐吴问题态度极其竖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苏州光福圣恩寺是一座与明代皇家有着特殊关系且沐浴着明代皇家"圣恩"的寺院。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召见该寺寺僧,亲自书写条幅送之,并赐予丰厚的赏赐;同时,朱元璋还为该寺写下数首诗作。明正统八年(1443),该寺又得到皇上明英宗朱祁镇所赐的"天寿圣恩禅寺"的匾额。"土木堡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又于天顺三年(1459)再次赐该寺"圣恩禅寺"匾额。入清后,康熙帝多次南巡,在处理北边与沙俄战事及外交事务的同时,康熙于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时,至苏州光福邓尉山,并驻跸圣恩寺,且为该寺"面赐御书‘松风水月’和帑金二百两",还为该寺写下了诗作。康熙此举,不乏与前朝有作为、有威望的开国皇帝对话以一较高低的心理,但更多的却是希望这座沐浴着前朝皇家"圣恩"光辉的寺庙,也抹上大清皇家的"圣恩"光芒,并希望能借之化解江南僧俗对满清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草创时期广泛地任用文官参与军事,因为文官更有战略意识,更忠诚,不乏将才。文官参与军事使朱元璋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改善了军队作风,加强了军队控制,巩固了根据地。在当时用文官参与军事是朱元璋独有的治军之道。  相似文献   

18.
乾嘉年间社会盛中伏衰,危机四起,是清代社会盛衰转折期。洪亮吉的词记录了其壮年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刻苦力学,却屡困科场的经历;中年为官空怀济世报国思想,却在官场中处境尴尬的苦闷心情;晚年因直言上书被贬塞外,决心远离政治的无奈选择。洪亮吉的词感情浓郁真挚,反映了乾嘉士人艰难的谋生途径和险恶的政治生存环境,以及士人政治话语权丧失,从热心功名到疏离政治、潜心学术研究的转变。其词饱含了传统儒士自强不息、忧国忧民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明宣宗朱瞻基具有一定的司法才干,在位期间运用封建帝王的司法权力,对许多复杂的案件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裁决,并改善了司法制度,既体现出明代的某些法律传统,也反映出封建时代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特点。出于某种需要,朱瞻基对武官犯法较为宽纵,但他的司法活动对明代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太宗、真宗二朝的名臣中,寇准是性格较鲜明的一个。他为人刚直好争,做官专断自矜,谋事不够谨慎且具有一定的投机心理,生活喜欢奢侈。寇准的这些性格与其仕途有密切的联系。刚直的性格使寇准先后得到宋太宗、宋真宗的厚顾,这是寇准仕途高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好刚使气的性格也使君主欲大用寇准时有所顾虑。刚直的性格使寇准得到一批正直官员的支持,这是其仕途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刚直的性格也使寇准得罪了不少人,屡遭政敌的攻击,这是其仕途遭到挫折的一个因素。寇准的专断在为官上表现为专权,寇准的专权对其仕途发展是不利的,但也为他在澶渊之役中建立盖世奇功提供了条件。寇准行事言语不够谨慎给他的仕途经常带来消积的影响。寇准的投机虽然不太光明,却给他的仕途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寇准政治生命的终结却与他的投机不无关系。寇准生活奢侈,但对其仕途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