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经历了古典、明代、当代的不同面孔,自由主义仍遵循其内在演变逻辑,它始终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制度根基和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到2020年总统大选间的媒介生态为切入口,探讨在媒介化政治背景下,有着号称自由民主和专业主义传统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民粹主义崛起后的变化,检视美国政治语境中自由主义与民粹主义话语的关系,及其对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话的终结?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英]约翰·格雷著,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自欧洲进入启蒙时代以来,自由主义就成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主流话语。时至今日,西学东渐,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也逐渐流传开来,不少新自由主义者以启蒙者的姿态教导国人:只有自由主义才能救中国。然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仍然是朦胧而晦涩的,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与某种政治语言挂钩,令国人对自由主义充满了神秘的幻想,那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神话:自由主义几乎成为西方文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晋一 《新闻爱好者》2010,(6):180-181
在古典自由主义何时嬗变为新自由主义又生发出新保守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国内学者分歧颇大。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始向新自由主义转型,杜威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新旧自由主义转型的旗手”。也有学者指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促成了新旧自由主义的嬗变,“直至本世纪(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才出现真正的分野与界定”。  相似文献   

5.
自二战以来,自由主义便成了西方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种自我认同,中间经过冷战、福利国家、民权运动等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以及学院中规范政治理论复兴的推动,自由主义毫无疑义地成为西方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学界关于自由主义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和重述可谓卷帙繁多,佳作迭出。  相似文献   

6.
关于宪政 1.宪政的产生与起源.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萌芽于中世纪末兴起的城市自治运动,在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建设中走向成熟,标志性的事件包括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和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出炉,它以古希腊的契约文化、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以及自由主义传统为思想根基,二战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是西方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健 《新闻大学》2008,7(1):98-105
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阐释美国新闻业为什么采取私营企业制度。通过对言论出版自由如何可能的追踪,在分析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思想观念和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勾画出财产权与自由尤其言论出版自由的内在逻辑理路。由此说明,在经典自由主义者那里,财产权的存在既保障了美国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和言论出版自由的存在,又是言论出版自由本身的物质现实;财产权的确立,构建了一个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的公共领域,而言论出版自由又体现了财产权所保障的利益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秋华 《传媒》2003,(2):56-5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众传媒作为意识形态部门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开始“脱胎换骨”,向西方式的“新闻自由”靠拢,试图借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来填补理论空白和指导实践。但是以自由主义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俄罗斯不断遭到失败,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理念也遭到愈来愈多俄罗斯人的指责和唾弃,俄罗斯的民主政治陷入困境,新闻自由遭到现实的挑战与考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俄罗斯大众传媒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1952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之年.当时的形势是民主党在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领导下,已连续执政24年,倘若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仍不能东山再起,美国的两党政治将变成有名无实,甚至从此寿终正寝,共和党再无崛起的希望.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共和党要改朝换代,取得1952年大选的胜利,必须推出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当时共和党内有两大派:一是以中西部为基地的保守派,一是东部的自由主义集团.保守派早已内定拥护代表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塔夫脱出来竞选.塔氏出自美国政治名门,父亲老塔夫脱是前任总统,他本人曾做过三任参议员.他的家世、作风、言论、丰采都代表着一般认为是反工人、反社会福利、反自由主义、冰冷保守的典型共和党,美国新闻界叫他“共和党先生”.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影响广袤深远,其争论尖锐激烈,为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望尘莫及。它虽然不像英国那样确立了程序政治、选民政治,也不像美国那样确立了以自由主义为根基的现代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现代政治的基本问题都能在法国大革命的宪政中找到注脚。在这个意义上,毛姆说,“法国人死了,灵魂上天堂;美国人死了,灵魂到巴黎”。  相似文献   

11.
黄璜 《大观周刊》2012,(43):53-53,67
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学家之一,哈耶克的制度理论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制度理论。哈耶克本着对自由维护的宗旨,在制度理论中建构了自由与秩序的相关思想,重点阐述了他关于“自生自发秩序”的理论,并把它运用于经济、法律和政治领域。本文将重点论述哈耶克在制度理论中建构自由与秩序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 0年代中后期是战后墨西哥政治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从这一时期始 ,墨西哥经济上全面推行以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政治上为多元化、民主化拓宽道路。经济改革加深了墨西哥传媒业“身不由己”依附美国的态势 ,将传媒业的私有化、垄断化程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政治改革改写了“政府引而不发 ,报纸明哲保身”的定势 ,传媒界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媒体神话建构的视角,对林书豪媒体事件表达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涵义展开论述,并结合奥巴马主义的基本主张,论述了在林书豪媒体神话中,新自由主义“所劳即所得”和“应得成功”这两个基本的资本主义精神范畴的媒体再现问题,以理解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宝丽 《大观周刊》2012,(27):147-148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当中写了主要的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当今高校也同样存在自由主义表现。在高校中从领导干部到后勤工作人员,从学生干部到学生大众,自由主义倾向明显的大有人在,有些现象表明问题还很严重。高校应该改造其学习方法、学习制度和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存在着的自由主义现象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奠基于工业化时代之私人财富积累基础之上,底层民众因无力消费昂贵的政治生活而不得不远离政治.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博技术的推出使得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民众廉价地消费政治成为可能,底层民众正在回归政治舞台.在我国,微博问政已然成为民主政治改革的新动力.我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应当积极回应微博问政,并改革政治法律制度、规范政治法律设施,规制并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蒋进国 《出版科学》2018,26(2):118-123
20世纪30年代 [1],国民党当局逐步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书报检查制度体系,上海左翼作家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均遭严重箝制.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秉承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理念,利用当局内部的矛盾和权力罅隙,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话语权博弈,进而铸就了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内在精神品质.这段被遮蔽的历史,对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和文学制度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报刊主要在文化启蒙的立场上形成文化自由主义新闻思潮;20年代,主张报纸按商业化原则运做,在报业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坚持报纸独立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和新闻职业化诉求占了上风;“九一八”至抗日战争时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救亡”的时代主题中处于低潮;40年代中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自由主义新闻思潮达至高潮,但很快走向失败。现代性和现代民族国家的错位与冲突导致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权利与国家独立的诉求之间发生碰撞,且后者更具有紧迫性和道义优先性,这是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现代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慰慈站在新文化运动中自由主义思想阵营,主张以"文人论政"的方式,发表政治见解和文章来影响国家政治,反对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政党斗争形式参与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9.
“他们待人粗鲁而且咄咄逼人;他们玩世不恭而且缺乏爱国之心;他们曲解事实以适合自己自由主义观念。他们干预政治,扰乱经济,侵犯人民的隐私权,然后对自已的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混乱不加理会地扬长而去。他们声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受到美国宪法认准的、这一点倒是真的。”以上是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上一篇文章的作者为美国记者“画”的一幅素描。近  相似文献   

20.
史美越 《新闻世界》2013,(5):283-284
本文以城市这一空间社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以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出发,包括其对政府角色、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挑战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政治系统分析的创始人戴维·伊斯顿的理论思想,依据中国目前的政治沟通形式,提出了要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合理构建城市政治信息系统,力求探索出有助于我国城市政治信息系统构建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