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上公开课或随堂听课是经常的事情。这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总结教学经验 ,取长补短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每当听完一堂公开课或随堂课后 ,教师都要交流 ,优点或不足总是评课的话题。以往对课堂教学评价 ,一直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 :1 .教师的言语表达 ;2 .教师的板书设计 ;3 .教师的情感投入 ;4.教师的教学思路 ;5 .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以上这些方面如果教师完成好了 ,就是一堂成功的好课。当然评价时也兼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 ,但认为这是教师“教”的回应 ,是为了教师“教”而点缀。总之 ,以往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级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公开课的特征、功能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公开课与常态课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上.公开课基本的功能表现为诊断与改进功能、示范与展示功能、研究与推广功能.语文公开课依然存在实践上的误区:过于强调别开生面的文本挖掘,脱离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过于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导致课堂学习主体严重移位;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忽视学生学习错误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4.
陈静 《甘肃教育》2012,(3):53-54
公开课是由学校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专家和教师,观摩并点评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教研形式。作为授课教师,要想完成一节高效率的公开课,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日课的关联,而且要对平日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还要  相似文献   

5.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是教师之间切磋教艺,研究、指导课堂教学,展示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推广教学经验和教改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它在锻炼、培养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它是教学变革的先锋,是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的创举、新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议、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解剖和会诊课堂教学,寻求教学改革的策略。但是,目前有些公开课却变了“昧”。  相似文献   

8.
正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公开课担负着宣传与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作为一名长期承担学校历史公开课的教师,笔者简要谈谈经验。一、课堂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关茜 《山东教育科研》2009,(22):61-62,64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一代学生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引导教师由对“理想模式”课的追求转向富有生活化、个性化与生命力的教学探索?怎样建立更为合理的公开课组织形式与评价方式,突出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促进广大教师卓有实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上好每一堂常态课”是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活动型教学模式。但是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对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误区,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依样画葫芦”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活动是一个接一个,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活动的道具,教学随意性很大等。下面是我们贯彻新课标的一些实践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采用的职业性语言.从授课过程看,教学语言可分为导语(开头)、中间语和结束语三个部分.中间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般都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而导语和结束语有时往往被忽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本文就自己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导语.一、课堂导语的直要性课堂教学导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头”或“开讲”,即教师在讲授新课以前,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方式精心设计的一小段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语言,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2.
医生的真本领在临床,教师的真本领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也是时下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学校与教师孜孜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近,笔者围绕“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一内容上了一节公开课。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题组织素材上公开课的目的是,用具体课例或说明或展示我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一些基本做法,供同行评判、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公开课的显性教学目标;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属于公开课隐性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围绕公开课开展听评活动一直是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从实践层面看,当前的公开课陷入了误区,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抱有抵触心理。表现在:1.公开课功能被异化。以往的公开课往往是教师为应付教育常规检查,或参加校际交流和参赛,被…  相似文献   

14.
谈“配合”     
听课之后,每每听到教师评论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如何如何。尤其是利用外班或外校学生进行的公开课、观摩课以及优质课评选,更容易听到执教者对学生“配合”或称赞或抱怨的言论。在一次全国级的课堂教学大赛上,笔者也曾听到一位参赛教师在授课结束时对学生的紧密“配合”表示衷心地感谢。   “配合”这词在这里用得十分不恰当。   所谓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好,显然是指学生在领会了教师教学意图的前提下,主动地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活动,并且达到了教师的期望值。看起来似乎是值得称赞的,但稍加分析就会发觉,这是与我们倡导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学教师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实践?这个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许多优秀的数学观摩课(或称公开课,示范课)首先进人了他们的视野”.这些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对优秀数学课堂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反思自身教学的机会——所谓“知人者智,  相似文献   

16.
(一) 从教学的本质看,公开课具有双重功能。其一,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蕴义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学研究水平,因而包含一种“研究”的功能。其二,公开课  相似文献   

17.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不与任课教师事先打招呼,临时进教室听“原始课”,随时了解教学实态的一种教研活动。随堂课(常态课)与公开课或示范课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因为公开课或示范课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有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漂亮的课件、有精彩的表演,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炼出来的,作秀(表演)成分较多,不能真实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教师也不可能总是演绎在公开课或示范课的赛场上,而是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是公开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其正确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以它的研讨性和指导性功能,发动教师集思广益开展教研,共同研究课堂得失,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指导日常教学工作,推进教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公开课的主讲教师不是层层选拔出来的,而是有人“一步到位”指定的。然后在多人帮助下,经过一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和演练才“背”好了一节课。人们看出,公开课上的一些花架子往往是一种缺乏“内功”的表现,而不是他真实教学能力的如实展现。这样,难免掩盖了真实,泯灭了个性,可赞不可学…  相似文献   

20.
傅开国 《福建教育》2006,(11A):27-28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向广大教师开放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的常态课堂教学相对。相较而言,公开课具有示范性与探究性两大显著特征。它不仅要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还要让众多的听课教师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明白怎样才能科学、高效地达到上述理想境界,因而具有示范性。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于课堂教学,把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是既需经验又超越经验,既需继承又饱含创意的实践活动。实践必然伴随反思,在总结成败得失中重建。这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由缺失走向完美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