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这一报道形式,给中国新闻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仔细分析探究,这些深度报道成功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注意变革思维方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 变微观思维为宏观思维,总揽全局,力求思维的广泛性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从写作思维方式上看,反映性、动态性的报道,多是着眼于微观,都是一事一报。而深度报道,则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地描绘与剖析。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思维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深度报道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笔者结合在《渭南  相似文献   

3.
新闻改革使新闻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革。目前许多报纸出现了以综述某类问题、批评某种倾向、评论某些现实为主的,融叙述、议论、思考于一体,汇微观事实和宏观分析于一文的报道,显示着新闻的宏观思考在崛起。这种现象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新闻的宏观思考的思维特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同时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新闻的宏观思考带有较强的思维性,又不失新闻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用西方新闻界权威人士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现如今,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已被国内新闻传媒广泛采用,同时更受到广大中国新闻受众的普遍欢迎。从美学的角度看,深度报道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与垂爱,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的美学特征。 一、宏观思维,高屋建瓴 大凡优秀的深度报道,都离不开宏观思维。因为作者要报道的对象是一个广泛联系的动态体系,作者不仅要写出“新”来,而且要写出“深”来,作者  相似文献   

5.
华雪 《中国广播》2011,(4):52-54
深度报道以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巨大的社会反响,不断引发研究者对其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本文论述了宏观思维、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和超前思维在深度报道中的积极能动作用,以期加深对深度报道思维科学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河北日报》1996年9月份改版以来,《河北日报》上了许多重头稿件,其中影响较大的《再探两环》的系列报道立意高、涉及面广,对于我省的两环地域优势做了全方位的挖掘,堪称深度报道与宏观思维的成功尝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探两环》运用宏观思维和大综合的手法,全方位地开掘和反映现实生活,突出地表现了深度报道的特点。一、主体思维具有立体性。在报道中,记者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作了立体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和能动的反  相似文献   

7.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用西方新闻界权威人士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现如今,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已被国内新闻传媒广泛采用,同时更受到广大中国新闻受众的普遍欢迎。从美学的角度看,深度报道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关注与垂爱,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的美学特征。 一、宏观思维,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8.
一、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记者编辑高层次的思维展现,换句话说,宏观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能有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会帮助记者在微观上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更好地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出佳品。几年来我台拍摄的一批档次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作品,都是在宏观上把握成功,采访深入细致,拍摄制作讲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薛辉 《新闻前哨》2006,(7):37-37
经济报道的思辨色彩包含宏观思维能力和微观观察能力两个方面,即能通过描述微观现象把握宏观思维,在阐述宏观思维时能结合对微观现象的观察。在经济报道采写过程中,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0.
要适应和反映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党报的思维方式、报道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党报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这一传统的报道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并以它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仔细分析探究,这些深度报道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归纳、分析、解释、评介等加工的报道。本文结合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之实际,分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交往的产物,它的任何一种体裁的崛起,都可以从其所处的时代变革中找到萌生发育的基因。正如黑格尔所昭示,“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要求摆脱单一、平面的传统思维方式,站在更为广阔的宏观背景上,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社会各个领域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将典型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和广播新闻改革的强劲东风,催动着我国广播报道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组织报道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广播节目的编排方式和播出方式上。正是由于发生了这些变革,今天的广播节目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内容、形式与播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时期广播报道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度报道的勃兴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分析和解释新闻事件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延伸和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把被报道的新闻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和广播新闻改革的强劲东风,催动着我国广播报道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组织报道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广播节目的编排方式和播出方式上。正是由于发生了这些变革,今天的广播节目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内容、形式与播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时期广播报道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度报道的勃兴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分析和解释新闻事件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延伸和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把被报道的新闻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17.
题材的重要性。即:深度报道所反映的事件和问题,无论是其题材、主题和对生活干预的强度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和重大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管是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都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倾向性问题。它总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强点信息(热点、难点和工作重点)作宏观上的思考,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事实,揭示出它的社会含义,以此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或者对重大的突出事件从整体上进行细致的解剖,宏观着眼,微观落笔,使人们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刻、更清晰的了解。历年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的深度报道,表现的都是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升华,表明中国记者新闻思维方式已发生变革。因此,当我们研究深度报道时,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当代中国记者新闻思维的变革趋势。现在关于深度报道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党西宁 《新闻知识》2004,(3):44-44,26
近几年,深度报道这一传统的报道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并以它多角度、多层次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给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仔细分析探究这些深度报道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一书中作者这样定义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在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航天科技成就报道,因报道内容的稀缺性和科技含量我们往往采取深度报道方式。以"神州"系列发射特别报道为例谈谈广播深度报道类精品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