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托 《出版参考》2005,(35):47-48
在澳门,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城市空间、街区和单体建筑物上都有着充分的反映,今日在澳门遗留下来的众多历史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西式建筑群,同时也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渗透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例证.澳门不愧是中国近代历史建筑的博物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中式的庙宇、大宅、商铺、园林,又有西式的教堂、大楼、剧院、炮台、墓园;既有中国民间信仰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延续与变异,也有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建筑文化的碰撞与对话.澳门建筑所呈现的文化现象,既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揭示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同处共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澳门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自明朝中叶开埠以来,即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外经贸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是古老中华帝国向外看世界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西方进入中华大地的一座桥梁。作为南中国的一座滨海小城,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位,澳门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中都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在1999年之后,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又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3,(12):139-139
本书是明代澳门历史研究的专题著作,关照明代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涉及:明代葡萄牙人东来及澳门开埠、明代澳门政治、文化、经济、城市发展、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地理诸问题,也涉及以澳门为中心的中国天主教传播、中西文化交流及东亚海上交通等。书中既有澳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名、事件、文献及名物制度的微观考证,也有对明代澳门历史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论述,大中有小,以小见大,纵横交织,中西文献史料相互映证,努力呈现出一幅内容极为丰富且色彩斑斓的明代澳门史的全景。  相似文献   

4.
澳门图书馆事业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澳门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的了解,认为这个开埠最早,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弹丸之地的图书馆事业具有许多有趣的特色。希望内地同业与澳门图书馆界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从澳门文献研究的跨文化交流理论角度,分析澳门独具特色的中西文献交流与文化交汇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澳门文化及文献交流的未来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澳门发展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主体的文献资讯中心的可行性和发展计划,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5X):28-28
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5周年,充分展示澳门文化艺术发展,由澳门基金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倡议,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艺术力量,撰写了这套从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建筑等方面反映澳门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门继光  柳丝 《新闻前哨》2007,(12):45-46
澳门,是中国最早和西方接触的地区。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城市,经历了不少重大的社会演变。尤其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香港回归到澳门回归,每一次历史变革都给澳门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2009,(3):114-114
“观澜于镜海,水波不兴欤?心澜涛天欤?”2009年2月27日至3月22日,在即将迎来建国甲子之庆之时,适逢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镜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该展选取自19世纪以来澳门多个时期,不同种族、流派、观念的美术作品,连同内地专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创作,共300余件,呈现100多年来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澳门美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澳门结束的"图书馆建筑及设备博览会暨澳门图书馆资源共享及馆际合作座谈会"充分显示了当今澳门图书馆发展趋势和情况.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其电脑化进程迅速.  相似文献   

10.
在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馆长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部分师生到澳门作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访问,与澳门中央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此行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大的感受便是中西文化在澳门得到了很好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理念之间存在的不是冲撞,而是对话。  相似文献   

11.
伴随1999年收回澳门主权前后,对澳门历史的研究也掀起了空前的高潮,人们殷切地要求回顾400多年来澳门具有突出特点的历史发展:它何以能以弹丸之地演变成为中外贸易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汇合点;葡萄牙人何以能被中国明清两代王朝恩准在澳门从暂留借住发展为租住定居,而且特许其族众得在指定区域内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俨然以外藩而奉正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澳门的回归祖国,我国出版界的目光也对准了这一焦点,近一时期来,在一批批有关澳门图书相继问世的同时,也关注着澳门出版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只有23.5平方公里、40余万人口、与祖国紧紧相连的澳门,经过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汇聚和融合,赋予澳门出版业独特的风采。在澳门这块土地  相似文献   

13.
<正>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受罗马教廷指派于1582年开始先后在中国澳门、广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直至病逝于北京,时间长达28年。期间他习说汉语,完全以中国的方式生活,并利用渊博的学识开创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新局面,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贡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月,应葡萄牙澳门文化学会主席彭慕治和澳门历史档案馆馆长桑托斯先生的邀请,我作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特邀代表前往澳门,出席了7月21日上午澳门历史档案馆重建落成开馆典礼及葡萄牙和远东历史资料展览开幕仪式。其间,澳门总督文礼治先生接见了我,表示热情欢迎。出席典礼活动的有新华社澳门分社的代表,还有中葡政界、文化界、宗教界等的名人范礼保、傅英伟、韦高信、卢倬智等。另外,原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的档案馆馆长亦在应邀之列。典礼及开幕仪式由澳督文礼治为醒狮点睛后,主持剪彩及新馆揭帷幕的仪式。文礼治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说,澳门历史档案馆的落成,在澳门历史上占有新的一页,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使一座古老的建筑本身得以文物的形式保护,使之重新恢复了活力;二是澳门的历史档案得以保存并将为澳门服务。典礼活动结束后,中外嘉宾进行了参观,座谈。通过几天来紧张的活动,彼此进一步增加了理解和友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澳门回归,普天同庆。我国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也将因为澳门出版业的加入而更加欣欣向荣。本期《中国出版》“港澳台出版”特组几篇关于澳门出版业概况的稿件,以表达我们的喜悦导祝福之情。澳门的新闻出版事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是葡萄牙立宪党于1822年9月12日创办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该报也是中国第一份近代报纸和中国领土上出版发行的第一份外来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植蜂华报》在1823年12月底停刊,并在翌年1月为保守党人出版的《澳门钞报》所取代。自此,澳门经历了数十年只有葡文…  相似文献   

16.
读罢王列耀、龙扬志所著的《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 ~ 2009)》,感慨颇深.本书选择了从澳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澳门日报》入手,以报纸副刊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历史语境转换过程. 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在时间上是明末清初,在地域上就是澳门.”的确,澳门算是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桥头堡,它称得上是第一个开放的文化特区.  相似文献   

17.
澳门地域狭小,但作为中外东西方文化基革之地却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报刊和出版事业亦是规模虽小却历史久远,留下数项中国历史第一的足迹。澳门早期报刊业开风气之先澳门报刊出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2年出版的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AhelhadaChina)。人当时居住澳门的葡萄牙人发动了“民主运动”,在立宪派和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中,葡萄牙立宪党在澳门分部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立宪派的喉舌《蜜蜂华报》,其宗旨是宣扬改革和立宪。报纸由葡萄牙人主办,以萄文出版。这份报纸虽然在第二年即被保守派查封,但是开创了澳门报刊…  相似文献   

18.
话说澳门     
澳门地少人密,据说澳门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港口之一,所以澳门人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这也必然导致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澳门的建筑十分密集,几十层的摩天大楼相距不过十米,简直伸手可及。澳门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北岸,北与珠海市拱北接壤,南濒中国南海,西与珠海濒临,1991年尚有18平方公里,如今已有近24平方公里了,澳门常住人口有42万人,其中90%以上都是华人。澳门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2 000毫米,而且湿度较大,平均达80%。 400年来,由于澳门特殊地位,成…  相似文献   

19.
尹力 《中国档案》2006,(8):22-23
2005年12月7日,由国家档案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共同主办的,作为回归六周年重要庆典活动之一的《金匮藏珍——中国历代档案荟粹展》在澳门博物馆隆重开展。澳门博物馆位于澳门大炮台,紧邻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展览开幕式这天,博物馆一楼大厅、电梯间、上下滚梯中间地带到处张挂铺设了中国档案珍品展澳门巡展海报,澳门主要街道的灯柱上悬挂了展览灯柱旗,一些学校、机关也收到了展览的宣传海报,浓郁的档案展览氛围洋溢在城市中。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澳门分社、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主办,澳门中华义化艺术协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华社中国图片期刊社、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展览”,继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之后,于1999年11月11-18日移赴澳门举办。此次展览共分八个专题:一、澳门地区远古的文明;二、16及17世纪的澳门贸易活动;三、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四、中西文化交流;五、孙中山与澳门;六、澳人风俗与生活方式;七、现代澳门社会经济;八、回归与展望。展出照片100余幅,珍贵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