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月孤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具的人文意蕴。一轮明月,给了中国诗人以无限美好的艺术想像。冰轮的清寒冷洁,契合的正是诗人那颗寂寞孤独的心魂。于是月亮成了诗人最好的情感愿望的寄托。“诗心无知音,惟有月相明”,“清辉艳影,孤心夜语”,这是中国诗人们独有的风雅。于是,在中国古代的月亮诗歌中,就有了那一章章“冷月孤心篇”。  相似文献   

2.
朋友     
朋友在哪里?朋友在无垠的大海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个永恒的约定。带着这个约定,只要你拥有大海般的胸襟,面向大海、临风对酌,即使你们“天涯”般遥远,也会成为“比邻”般的朋友。——因为四海之内皆朋友。朋友在皎洁的月光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月辉下的别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月辉下的祝愿。月亮,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寄托着人们的牵挂。同在月光下的人便是朋友。——因为彼此牵挂是朋友。朋友在甘醇的美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会须一饮三百杯”是饮者的感叹。陌生的人,只要坐下来,面对面…  相似文献   

3.
穿越     
站在这繁华都市的孤独的一角,瞥见的是霓虹幻影的肆意铺陈,而那神光般的素月银辉旱已隐没,只留下了一个孤独的疑问:究竟又有多少穿越了千年?是的,那明月穿越了千年。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你难道没有见那春江潮起,有人吟那“何处春江无月明”;你难道没有瞧那月下独酌,有人舞步狂乱,“举杯邀明月,  相似文献   

4.
望月怀远是古代诗歌吟咏不绝、屡见不鲜的话题。古往今来 ,月既是故乡的烛火 ,又是他乡的辉光 ,也因此而成为诗人们天马行空似的联想的依托。盛唐诗名早著的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就是如此。这首诗从“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切入 ,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出一幅视野广阔的海上明月图。让人仿佛看到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 ,高悬长空 ,四海与共 ,给人无穷的遐思。诗人借月起兴 ,虽说“天涯”未必真是天涯 ,但写出了异地的两人相思。这里 ,以月为媒 ,一月牵起两地 ,一月连起两心。在他们共享明月的时候 ,不言相思相忆 ,相思相忆之情却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5.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海中,明月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拥有无可比拟的普度情怀。明月是孤高霜洁的物理存在,也是缱绻迷人的审美存在。《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作者首以明月意象入诗,月下怀人,开创咏月先风,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自此以后,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明月表达他们浪漫豪情、忧愁相思、孤独失意、清高出尘等各种情感。明月蕴含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月”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意象,一直受诗人词者的宠爱,形成了一种东方人特有的“明月情结”。学习诗歌、鉴赏诗歌时,常常会有“月”的意象出现,准确把握这个意象自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起,到1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就是那种迁徒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蒋云洋  曹明菊 《贵州教育》2023,(Z2):34-46+33
<正>唐诗宋词,穿越千年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呀呀学语的幼童也能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的李白仰望的那一轮明月,不仅烛照过孔子、屈原、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孟浩然、苏轼、李清照、李商隐、陆游、辛弃疾的人生,今天仍将朗朗清辉洒向我们。今月曾经照古人,更为神奇的是,皎洁月光下,当我们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千年前的诗人们会吟咏着佳句,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学习》2009,(10):40-40
中国人对月,自古就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月圆是歌,月缺是诗。许多大文豪都喜欢写月,用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似文献   

10.
孤独乃人类的伙伴,生活只不过是孤独海洋中的一个岛屿。且体味:老处女的落寞心境,天涯倦客的离乡背井,位高权重者的“高处不胜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孤独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孤独和享受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大凡思想感情深沉者才享有真正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怪味写手     
在刚刚过去的美丽秋天中,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的惆怅,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落寞,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迈,有“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的飘然出尘……秋的倩影飞越山林,飞过明月,被无数的人收藏在心中。当然了,芝麻王也是秋天发烧友中的一名。在一片皑皑的白雪中,让我们一起做个多彩多姿的秋天梦吧。  相似文献   

12.
与孤独相伴     
<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王维在享受着他的抚琴时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在享受月下的孤独之影。张岱在下雪日,人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人言其独其傲,但他悠然其景,享受这孤独绝美之景。  相似文献   

13.
刘德福 《师道》2003,(2):53
无月之夜正如无花之春一样没有气韵。我知道,今天的月亮一定又到别人的头顶上明亮了。这轮明月,是李白孤独苦闷所邀之月,是杜甫苍凉无托旅夜抒怀之月,是张若虚幽怨相思春夜江心所对之月,是苏东坡中秋孤高独立所咏之月。诗歌散文中记录的,与其说是月的影子,不如说是心的影子,是经过心灵过滤的月色。凉风起自天末,摇动着夏虫的鸣唱,牵动着苍茫的生命驿路上下求索的万千情怀。  相似文献   

14.
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灿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不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是游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也是游子;吟出“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的白居易,正客居异地;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其时也远在他乡。为什么偏偏是月亮幸运地成了诗人游子痴痴以求,眷眷相思的对象?为什么恰恰是游子诗人一齐爱上了那轮高不…  相似文献   

1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明月的感怀。千百年来,面对一轮皓月,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或吟“茅店月”,或颂“关山月”,  相似文献   

16.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吐辉播明,似冰雕玉琢,留给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面对中秋月更是吟诵不已,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李白一生把明月当成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经常“邀明月”为伴,开怀畅饮。他在《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明月却与天地长存,永放光辉。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的游子,仰望明月,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表现了望明月而思乡的情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7.
唐朝的酒气     
夜下一杯香茗一盏烛灯诗人的低吟浅唱汇成你醉后的狂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种比黄连更苦涩的苦涩比砒霜更断肠的断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后,声嘶力竭地发出诗人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却惟有一人月光下一衣带水你我初次邂逅恍若昨日的梦你将我的孤寂挥洒而尽旅程中一水拥风你我再遇白帝城恍若昨夜的星辰你将我的惆怅挥之而散读你如与你月下对饮挟一身唐朝的风“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或让我的酒气氲氤你月下的诗情或让你的诗情酌满我贪饮的月光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后,看你桀骜的身影“醉后各…  相似文献   

18.
月亮,是古代诗人最钟爱的意象之一。在诗人笔下,朗月、淡月、新月、残月、缺月、斜月、孤月……意蕴丰富。各得其妙。其中,“明月”一词,以一个“明”字写月亮普照大地,皎洁明亮,被诗人们用得最多,似乎也最“俗”。其实,细细体味,在不同诗人笔下,这个“明月”也是各具情致的。  相似文献   

19.
郭伟 《现代语文》2007,(8):72-73
戈特弗里德·贝恩的《孤独者》是一首高度凝炼的抽象诗。本诗在“孤独者”身上寄寓了对人的“劳作”特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可贵的和谐意识,同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乌托邦式的构想。而“孤独者”的精神气质也随之凸现。  相似文献   

20.
在古诗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推敲词语,以吃透诗意,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人遣词造句的奥妙。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位老师教《泊船瓜州》,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有位学生提出:“假如我是王安石,就把‘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改为‘圆月’。因为‘圆月’既说明月亮明亮,又象征诗人渴望全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