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才诗人的造就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贬谪,这不幸的逆境造就了一代代的天才诗人。从先秦到明清的两千多年,一系列有成就的诗人,无不是因贬谪而创作了水平卓绝的贬谪诗,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屈原因"放逐"而著《离骚》,以香草美人比喻象征,开拓了我国诗歌创作寄情言志的传统;号称唐代"三大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宋代的苏轼以及很多朝代的诗人,他们在逆境中创作的贬谪诗,堪称他们的代表作。贬谪诗写的是个人之遭遇,抒发的却是人间之真情;在艺术上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2.
贬谪诗人的大量出现是宋高宗朝突出的政治现象和文学现象。这一时期贬谪诗人达观心态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苏轼在面对贬谪生涯时所表现出来的超脱旷达为他们树立了积极的榜样。苏轼的这种典范作用落实到诗人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上,主要表现为"东坡素材"诗歌的创作及和陶诗、和苏诗的写作。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4.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6.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多数以自然为题材,把家乡新英格兰的花草树木融入到创作当中.在弗洛斯特的众多诗歌中,树木和树林是贯穿整个诗作的重要意象.因此,从树林在弗洛斯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入手,对这一意象进行深入剖析,能够总结出树林在弗洛斯特诗歌中反复出现与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并且诗中的树林意象的变化也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相关.  相似文献   

7.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以孔子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诗歌,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孔子》。在这些以孔子为题材的诗歌中,阐释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见解,抒发了对孔子的景仰之情。这些诗歌为作家后来创作长篇小说《孔子》奠定了基础,不仅成为小说的题材来源,也是孔子形象塑造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题材概览】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  相似文献   

9.
贬谪与唐诗     
唐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唐代近四百年间,几乎所有重要诗歌流派的大家、名家都遭受过贬谪,数目之多、地域之广、创作成就之高,都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匹及的。前人已经注意到贬谪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贬谪对作家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纳为生活经历和创作情绪两个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风格的变化,唐代诗人尤为突出,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是一位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家,他以中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与诗歌。其中以中国为题材的战争诗歌《元氏》、《落日》与《分别》均取材于作者在中国战场的亲身经历,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战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因为自身民族身份的局限,不能很好地正视与认识这场侵略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屈原孤独情结缘于屈原遭贬并在长期的贬谪中生成。是屈原贬谪情结的核心。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抒写内心的贬谪之痛,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氛围浓郁有关。孤独情结迫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在艺术表现中,诗人的孤独情结被转换成诗歌审美意象并上升到艺术的审美境界中,孤独情结因此而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2.
贬谪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学史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唐代近四百年间,几乎所有重要诗歌流派的大家,名家都遭受过贬谪,数目之多,地域之广,创作成就之高,都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匹及的,前人已经注意到贬谪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贬谪对作家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纳为生活经历和创作情绪两个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风格的变化,唐代诗人尤为突出,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8,(1):34-41
明代正德年间,陶谐因上疏劾刘瑾乱政而被贬肃州,《西行稿》即为陶谐谪戍肃州前后近两年的作品集。陶谐被贬,发愤而为诗;他乡遇故交,进一步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热情;而西部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和军旅生活,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诗料,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西行稿》产生的缘由。陶谐的西行诗作,众体皆备,题材丰富,怨而不怒,情真意切。总体上属于贬谪文学,表现了作者"悲愤—超越—盼归"的心路历程。跟唐代河西边塞诗相比,陶谐的西行诗在创作主体的境遇、诗歌格调、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等方面拓展了唐代河西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他的贬谪诗比兴兼用,拟古出新,借唱和述怀,提升了唱和诗的境界。肃州是明代西部贬谪文学和边塞文学创作的中心。在重绘的明清文学路线图上,应该给予西部—河西贬谪、边塞、纪行文学以应有的地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5.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其早期诗歌主要以模拟唐诗为主,以“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为特色。景祐元年之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诗歌的创作在题材、手法、风格等方面逐渐发生转变,尤其在题材方面出现的众多变化,成为其诗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此,从梅尧臣诗歌题材进行研究,着重挖掘导致这些诗歌题材形成的重要原因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非裔诗人罗伯特·海登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儿童题材和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儿童书写成为其诗歌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在海登诗歌中,儿童作为主体来书写现实社会,从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来表现成人世界;儿童还作为书写客体,成人关注并观察儿童,以诗歌记录了儿童生活和儿童形象。海登诗歌中的儿童书写呈现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强烈的反差,反映了他对儿童独特认知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认,丰富了海登诗歌进行社会表达的艺术视角,表现了诗人宽广的世界主义视野,抒发了诗人普世人文关怀的世界主义以及追求全人类幸福和世界大同境界的世界主义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代文学发展史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诗人。他们开拓前代诗歌题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边塞这一题材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全面真实的展现自我、展现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带来了边塞诗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8.
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代文学发展史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诗人.他们开拓前代诗歌题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边塞这一题材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全面真实的展现自我、展现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带来了边塞诗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9.
高兰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朗诵诗人。他不仅在朗诵诗创作方面卓有成就,还对朗诵诗理论进行过较深入地探讨和思考。高兰关注并提倡朗诵诗通俗化和大众化:诗人力应深入群众和生活,选择群众熟悉的题材,运用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来实践朗诵诗创作,从而表达人民大众的现实情感;诗人在追求朗诵诗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同时,也决不能忽略对诗歌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卢仝所作的茶诗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方面。显性影响主要由宋代诗人对卢仝茶诗的再创造情况体现出来,宋代茶诗大多出现了卢仝茶诗中经典诗句的回音。隐性影响则是表现在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自觉地向卢仝茶诗新颖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方面靠拢。在题材上以俗为雅,将诗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琐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内容上以故为新,讲究诗歌情趣与心灵隐逸,追求宋代诗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艺术风格上,卢仝茶诗中的以文为诗、以奇为诗、以思为诗的艺术特色对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