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刚刚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顾黄初,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走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的文章,抒发他献身教育事业的豪情壮志。47年来,顾先生由中学教员到大学教授,无论是风是雨,无论荣辱毁誉,始终在辛勤地耕耘。上海《语文学习》杂志1996年第3期“世纪回眸”专栏誉之为“影响当今语文教坛的风云人物”。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到语文教育史、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改革等方面。顾先生对语文  相似文献   

2.
<正>顾黄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生前出版的语文教育论文集有两种:一是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论稿》。顾先生精挑细选70余篇文章,分编为"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现代语文教育史"、"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书评书序"等四个专题,结集成《语文教育论稿》。一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册)。该套书是顾先生在《语文教育论稿》的体系上,结  相似文献   

3.
一、以史为鉴——文风淳厚,理据并重在现代语文教育史领域,他稔熟史实,掌握规律,从而使他能够迅速抓住各种热点问题的实质,分析总能从史实出发,娓娓道来,使文章在义理、考据、辞章诸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第一,迅速透视热点问题的本质。顾先生总是以历史的眼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及时拨开迷雾,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第二,文风稳健,理据并重。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顾先生语文教育研究著述的行文风格上。顾先生的论著总是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强烈的时代感。对每一个论题,顾先生总是实事求是地把历史的情况真实而全面地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和顾先生是同行。在我看来,顾先生对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开拓现代语文学科教育史的研究领域。中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起点在哪里?顾先生认为,就在前辈已经给我们提供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中.在1932年的乐山年会上,他提交了一篇史论《且看前辈留下的脚印——早期“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例析》,首次在研究会内评介了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20年代)、阮真的  相似文献   

5.
顾黄初先生是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被语文教育界称为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三公"(另两位为朱绍禹、刘国正)之一。1953年,顾先生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始在中学任教,担任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并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师和在职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后来转入扬州师院中文系担任语文教学法专业的教授,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直到2003年退休,他从教的时间长达50年。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从教60周年。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庆祝活动和顾明远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人士畅叙顾先生堪为世范的人品和他对教育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众所周知,顾先生做人一贯低调,始终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尽管如此,为回应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希望,为使大家都能感受到当代教育家高尚的师德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我们还是组织编发了这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顾黄初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是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界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多年来 ,顾黄初先生不仅对五四以来的语文教育进行综合研究 ,而且着重探讨了一大批卓越的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 ,黎锦熙、夏尊、朱自清、陈鹤琴等语文教育诸大家 ,特别是对叶圣陶先生有系统的精湛的研究。早在 1 982年顾先生就在《语文界一项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论学习和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一文中指出 :“系统地、深入地学习和总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从而全面地认识这位五四老人 ,…  相似文献   

8.
早春二月,烟雨江南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节,更让人心神不宁。果然.就在再次电询师长病情之际。噩耗传来,3月9日8时10分,我敬爱的导师顾黄初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真不敢相信。先生怎么这么快就匆匆地走了?怎不叫入莫名惊痛!顾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席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9.
顾黄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50年来,他鉴古察今,全力探寻语文教改之路。在这一追求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为建立汉语文教育的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6年,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将自己多年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须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2003年,顾黄初先生以70高龄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关心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顾先生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即是他晚年对自己上述三个基本观点重新思考的结果。所谓语文教育“三生观”,  相似文献   

11.
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这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理论探索的核心。在近年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顾先生针对讨论所围绕的本质问题(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等论著,阐述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意见,主要“在于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不同的理解,对解决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为此,他认为,由《北京文学》杂志引发的“语文教育的讨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积极的”。同时,他…  相似文献   

12.
<正>顾明远先生是我国的当代教育家,是我们敬仰、爱戴的先生,是老而弥坚、青春永葆的著名学者。顾先生的教育理论积淀深厚,思想深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升华,又极具鲜明的风格。研究顾明远教育思想,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研究的过程就是我学习的过程、吸收的过程、继承的过程。通过研究、学习,我以为顾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意蕴,映照着教育改革实践。理论意蕴与现实映照的双重建构,以及所形成的双重特征,彰显着顾先生的学术魅力与实践引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顾黄处先生的"语文教育生命观"、"语文教育生活观"、"语文教育生态观"是对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原则的精准论述。在从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顾黄初先生的"三生观",会发现其惊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都可以从语文教育"三生观"中得到启示。在新时代语文改革时期回顾品味顾先生的系列教育思想,会再一次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语文教育的性质、坚定语文教育的理想,找到语文改革进步的入口。  相似文献   

14.
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只要拜读过他的独著《语文教育论稿》和《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研读过他与同人的合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通读过他与李杏保合作主编的《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以及最近他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等大部头编著;总览过他主编或主审的六套语文教育论著和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认定:顾先生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的确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的确有系统…  相似文献   

15.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整体观胡源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语文论著,也亲自参加了许多教育的实际工作。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丰富深邃,而又通俗易懂,便于实行。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李秉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既在教育学教学论专业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卓有建树,也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既有实践方面的,也有理论方面的。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在语文教育的众多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有小学识字教学思想、阅读教学思想和师范院校的语文学科教育思想三个方面。他在研究语文教育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务实、客观和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7.
提及顾明远先生,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不仅因为他是新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打开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也不仅因为他做的诸多开创性研究,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库;更是因为顾先生在60多年教育生涯中,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重大教育改革.可以说,顾先生所代表的,是“白手起家”的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夏丏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提倡语文教学的革新。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国文教育家,编撰了多本国文教材,并在这些教材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和理念,深刻影响了当代的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20.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年是顾明远教授诞辰80周年。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一直在教育事业上勇猛精进,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而且亲自参与了许多重大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