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感悟作者感情,进而挖掘诗歌内涵的要素。本文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钱塘湖春行》为例,通过揣摩诗歌意象的独特内涵,从细微处着笔,比较阅读两首诗歌,阐述对比阅读鉴赏诗歌指导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标精神昭示着我们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就拿现当代诗歌鉴赏为例来浅谈几点认识。一、了解创作背景,正确把握诗的内涵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为更好的解读作品,我认为首先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背景包括写作的年代、时间、地点、对象、作者的艺术倾向等)。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而且分析起来,既准确又有深度。可以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诗歌的主题思想。例如:郑愁予的《雨说》…  相似文献   

3.
正在引导中学生赏析诗歌时,如果经常采用比较法阅读,可以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后,诗歌知识可以更好地得到引申与拓宽,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春望》和《望岳》的作者同是杜甫,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但又有一些不同点,可作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部分诗歌为女性所作,它们是研究文学萌芽时期女性作品的宝贵资料。但鉴于《诗经》中大多诗篇的作者并无可考,今人只能从诗作本身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女性,并将此类诗歌定名为“女性口吻诗歌”,以区别现已通用“女性诗歌”之概念。以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诗中所用的词汇等判定《诗经》中的女性口吻诗歌,并兼及其在《诗经》各部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从神韵的角度,由分析《三弦》和《月夜》的表达差异入手,归纳出沈尹默诗歌创作中神韵化这一重要现象,并论证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着一条早在沈尹默诗歌中就已经出现,一直到于坚、韩东诗歌中都存在,却至今仍未得到学术界重视的发展方向:新诗神韵化。  相似文献   

6.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7.
《荒原》是当代西方著名诗人 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也是象征主义的扛鼎之作。如果要选十首最伟大的英语诗歌的话,《荒原》必在其中。象征主义诗歌素称难懂,《荒原》则更以玄奥莫测擅名。作者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亲自为诗歌作了一些注解,依靠着这些原注,我们多少可以窥破一些奥秘。艾略特宣称,他的诗受到了《祭  相似文献   

8.
我国几乎有中、高考制度开始 ,中、高考作文就不容许学生写作诗歌 ,至于说平常的作文训练 ,别说初、高中未开过“洋荤” ,甚至连我国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概论》中都没有诗歌。笔者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一、诗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瑰宝我国诗歌最原始的形态是“兮”、“邪许”等劳动号子 ,它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 ,又往往和音乐、舞蹈结合而成为歌。当歌独立于劳动、音乐、舞蹈 ,在人们口头创作流传 ,并向叙事方面发展时 ,便产生了诗。从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看出 ,当时的诗歌作者几乎囊括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9.
每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消息》、《黄鹂》等优秀诗作 ,都让人流连忘返。这固然是因为诗人写出了人们普遍体验到的真情至性 ,却也得益于诗人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其中 ,作者在诗歌中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了抑扬艺术。抑扬 ,可以指声音的高低起伏 ,可以指事物的凹凸浮沉 ,可以指对事物的臧否褒贬 ;可以用于修辞手法 ,可以用于写作手法等等。通常 ,把抑扬当作写作手法看时 ,多倾向于内容的抑扬。其实 ,从广义上讲 ,写作中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运用抑扬艺术。徐志摩的诗歌把抑扬艺术运用到了一…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同艾略特的其他作品一样晦涩难懂,要理解诗歌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性格特点难度较大.除了仔细推敲诗歌主体,还可以从诗歌的题辞和艾略特等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批评理论两个方面寻求线索.此诗开头的题辞有提示普鲁弗洛克性格特点的作用,从吉多身上可以反射出普鲁弗洛克的性格.从作者等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批评理论出发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普鲁弗洛克的性格特点与作者的性格特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吴国华 《天中学刊》2008,23(3):53-55
汉代并非“诗歌中衰”的时代,钟嵘《诗品》中所谓“吟咏靡闻”并不能准确概括汉代诗歌的真实情况。从西汉楚歌的繁荣创作可以看到汉初“遇事必歌”的浪漫传统。汉乐府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在各体文学竞相发展的汉代,诗歌同样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思想以至于形式都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作者主要通过对《诗经》中诗歌题目的某一类型来进行分析和考论.意在通过“采X”类诗歌的内容和命题特点的考察和总结,从而进一步来学习《诗经》中“采x”类诗歌的命题规律。希望能从《诗经》诗歌的命题角度对《诗经》的认识和研究有一个新的进展,也希望对有关学者研究《诗经》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1.写了什么内容?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1)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2001年高考题“漠漠帆来重”句中的“…  相似文献   

15.
《唐才子传》是一部记载唐代才子的传记,作者辛文房比较详细地记载了278位诗人的生平,同时此书又可以作为一部了解唐代风俗习惯、社会风貌的历史典籍,同时读者更可以从书中了解唐代诗歌风格的流变及各位诗人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杨振虹 《学周刊C版》2013,(4):162-163
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古典诗词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丰富多彩的南北朝民歌;从以鄙弃官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诗歌,到拥有被后世誉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唐诗,再到以风韵雅致、千姿百态著称的宋词……古典诗词可谓源远流长,千古流芳。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领略文言语汇的神奇魅力,可以沉醉在诗歌所描绘的诗情画意里,还可以和各式各样诗人进行灵魂的沟通,进而得到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读组合中有一叠词,使得语音体现出明显的节奏;后者四字之内有两个语气助词,从而初步形成语音曲线,是为旋律的萌芽。节奏更具有公众性而旋律则来自于个体时间体验,《候人歌》具有相对明确的作者,是创作个体在等待过程中对于生命之体验和呈现,此为“止于心上”,《燕燕歌》是对于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记载,实现了“诗言志”的记忆功能。这些音乐信息同样反映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多为民歌且节奏明显,《楚辞》则为文人作品,其整体语音过程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而旋律的内在实质则是对于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直观呈现。汉语诗歌在作者、节奏模式、诗歌主要表述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在汉语诗歌发生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特定音乐信息昭示出歌唱主体的时间体验和流逝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到魏晋诗歌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鉴赏这些古典诗歌,要从意象、意境、炼字、炼句、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等"主干"内容入手,但是也不能忽视题目、作者、注释、背景等"枝叶"成分,尤其是在考试中,关注"枝叶",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答题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狗》在郭沫若诗集《女神》,乃至新文学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是新诗歌尤其是革新诗歌的典范。《女神》诗集突破了旧格套的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