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以清代以前古代舆图绘制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方志文献中的记载与舆图所示地标数据的关联性,并以《广舆图》为例,分析方志文献在古舆图原始数据采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全省黄河图说>是天津图书馆馆藏清代舆图中的珍贵文献.本文通过对相关舆图的比对,以及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查证,考定此图绘制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彩绘地图的特点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彩绘地图是中国古代传统地图的典型代表和精华.本文总结其主要特点有四鸟瞰式的移点透视法;不拘一格的图画比例尺;独特的距离量度法和坐标体系计里画方;图画式地图图文并重,象形图例,浮签图注.由此并进而指出,即使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清代的彩绘地图仍然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的绘制方式和特点,这既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所致,也与清代保守的社会状况有关.对清代彩绘地图的价值不仅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还应该用社会的、历史的、美学的标准来评判.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王耀编著的《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一书,2016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编著者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首先研究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清代绘画发展特点入手,阐述了清代著名的山水画"遗民画家"程正揆的画风、画艺,着重介绍了其主题性手卷<江山卧游图>,以及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程正揆的一幅山水画.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0,(5):63-63
台北故宫首次展出清代中俄划界等机密档案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失落的疆域——清季西北边界变迁条约舆图特展”,首次展出清代中俄边界划定文献和界图等机密文件与档案。  相似文献   

7.
舆图的价值是其他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有为数不少的古舆图,属于地方文献,对研究本地的行政制度、地理沿革、科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记述了山西古舆图现存状况,略及亡佚,对较珍贵的舆图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正  龚阔英 《编辑学报》2017,29(5):438-439
随着地图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舆图逐渐成为科技论文引用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本文论述舆图文献在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规范引用,对于常见的5种形式的舆图(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地图集、单幅地图、电子地图、普通图书中析出的地图、馆藏舆图)的著录格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前3种形式舆图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舆图是图书馆古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图书馆的舆图资源开发滞后于读者利用,应根据舆图收藏特征,做好保护与整理,建立准确快捷的查询系统,加快舆图数字化进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清代山水大师龚贤以其前无古人的绘画之风在中国山水画大师之中占有一席之位。龚贤自成一派的山水画风格,其开创的积墨笔法造就了其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龚贤的山水画成就为引,以期后世之人能学习龚贤独特的艺术笔法和求新求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古文献典藏中,除了写刻印本外,还有珍贵的舆图文献。有关舆图的版本考订,既具有与古书版本鉴定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其独特性。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舆图汇编"项目,以李孝聪教授指导鉴定的诸多舆图为例,从四个方面总结舆图版本考订的方法,包括避讳线索、地名沿革线索、关联背景及相关历史档案考察。这些舆图版本考订的宝贵经验的梳理,有益于舆图整理工作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地方舆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对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收集、整理、开发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保护建国前地方舆图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中国古代舆图的悠久历史及发展,分析了舆图与图书馆的关系,介绍了西北师大图书馆集70年的收藏与整理的初具特色的舆图。  相似文献   

16.
介绍舆图描述元数据规范的设计过程,并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设计指南为指导,从舆图本身的特性出发,分析舆图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确定舆图描述元数据元素集及著录单位。最后列出舆图描述元数据元素集,同时对一些特性元素进行分析与说明,并列举著录实例,以说明各元素及修饰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坤舆图说》提要补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全书总目·坤舆图说》在 45 7个字的内容提要中 ,未作授受源流介绍 ,也未说明《坤舆图说》与《坤舆全图》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坤舆图说》是为解说《坤舆全图》而作  相似文献   

18.
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辑佚学研究,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开创时期,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复苏,对清代辑佚学的探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理论探索层面和个案研究上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粗浅之处,今天应立足于时代.融贯中西,充分发掘其中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舆图历史悠久,是我国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图书馆文献保护开发利用的薄弱环节。如何依据舆图文献本身史料价值及收藏特征做好对其科学的保护与整理正日渐成为专业性课题。本文重点介绍笔者近期修复完成的几幅珍贵地图的实践经历,进而引发对舆图文献保护工作的认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