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3.
“下期《新闻爱好者》来了,你别忘了给我留一份。”一位基层信贷员再三央求我说。陕县农行今年才开始订阅《新闻爱好者》,仅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人就与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都被大家争抢一空,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抢手货。在《新闻爱好者》的帮助下,全行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4.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时,一个偶然机会,一篇稿子上了《河南日报》。县委通讯组的同志将我找去,鼓励我多写,并送给我两本稿纸和几期《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前身)。这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新闻学习材料。在那“书荒”的年月,这本小册子,如一盏黑夜中的灯,引导我在写作的路上,一步步向前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河南日报通讯》改版为《新闻爱好者》公开发行时,全国出版的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已很多。可我对《新闻爱好者》的喜爱一往情深。1985年我当了  相似文献   

6.
1.请您介绍一下《新闻爱好者》1986年创刊至今的发展历程。答:《新闻爱好者》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之前,即1985年就开始筹备了;李汉岑等同志具体操作了创刊工作。我虽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创刊随想”,但1985年底到编辑部工作时就只能编辑第四期的稿件了。到2005年底,正好是《新闻爱好者》创刊20周年。因此,我非常感谢龙源期刊网对我的采访;非常怀念草创时期的老同志、历任老主编,以及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诸多同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闻爱好者》连续十几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连续三届(每届四年)被评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0.
对代为征订《新闻爱好者》,我的确费了不少口舌。我们这里公安宣传起步较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还不很重视。但是我乐意这样做。为使我局的30多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新闻爱好者》,我跑遍了全县20多个派出所和局直机关各单位.找负责同志谈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新闻爱好者》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各地对刊物的反映,并拿出样本供他们参阅,使这些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公安们对贵刊发生了兴趣。有的派出所一下子订好几本,甚至人手一册;有位所长想一下子订几年的《新闻爱好者》;县局办公室把《新闻爱好者》和《人民公安》、《河南公安》做为三大主要学习刊物,要求各所经常组织学习。目前,我仍在为扩大刊物的发行而“游说”着,力争再发  相似文献   

11.
在我订阅的众多刊物中,最使我称心如意的就是《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较有特色的刊物,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说句心里话,我对贵刊是“一见钟情”的。去年夏天,我有几篇作品发表于《广西日报》、《广西人事》、《广西支部生活》上,报社邮来了稿费,我便去领回。在麻桐邮电所里我领到了稿费特别高兴,高兴之余,专管报刊发行的梁秀玲女士特地走过来向我祝贺,并真诚地把有关写作的佳书一一借给我看,什么《新闻与成才》、《记者写天下》、《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令我大饱眼福,美不胜收,当即…  相似文献   

12.
我搞业余写作只有二年多时间。1989年,我去河南日报记者处刘传钦那里探友,他送给我一些《新闻爱好者》月刊,并说:“看看这刊物,业余想写点东西很有好处。”从比读《新闻爱好者》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力地增强了我学写新闻报道的念头。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我在学习写作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今年开辟了“得奖新闻采写谈”的专栏,我所熟悉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看了后,都说:“这个专栏开辟得好”。我也  相似文献   

14.
父亲从事新闻工作已30多年了,也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2000年退休后,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刊物首推《新闻爱好者》。一晃4年过去了,《新闻爱好者》成了父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整整齐齐堆满了大小书柜的《新闻爱好者》是些,一查,父亲的《新闻爱好者》不见了,问我妈  相似文献   

15.
认识《新闻爱好者》已经整三年了,这位远在千里外不见面的老师,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绿衣使者把散发着油墨香的《新闻爱好者》送到我家时,我会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非要一睹为快。因为我常把她作为通讯员的“耳”和“眼”,从这字里行间能捕捉到采写稿件的信息。近三年,我这个身居商办小厂狭窄天地的“书生”能做到每周一稿,年终评比榜上有名,一半功劳应该归于这本心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16.
打开今年第7期《新闻爱好者》,看到《学海苦舟——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建国》一文,我感情的心弦再一次被重重拨动了:人们也许只为他自学成才的事迹所感动,却不知他热情扶植年轻的新闻爱好者的感人事迹。和王老师相识是在1991年,洛阳师专的新闻讲座上。当时,我正在校团委通讯组搞宣传工作。他热情鼓励我和另外几位“新闻迷”多写稿,有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师者,教知识;友者,帮工作.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闻爱好者》是良师益友. 我担任《水电工地报》总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本事,但是光靠这点本事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在改革的新时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想适时采编具有时代性的好新闻,就必须拜老师,交朋友.我甘心情愿拜了《新闻爱好者》这个老师,交了这个朋友. 我的老师知识真够渊博的——新闻理论,教我提高理论水平;新闻经验,输送给我“养分”;写作知识,使我精编、细作更开心窍:“通讯员园地”,提供给我培训通讯队伍的范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了《新闻爱好者》1988年第5期《探讨总编的学问》一文,开阔了我的视  相似文献   

18.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19.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涉足甚浅的新闻爱好者。我从小就喜爱新闻,但由于那时农村条件所限,仅能听一点有线广播。后来,参加了工作,接触的新闻媒介逐渐多了起来,萌发了想写些新闻稿件的念头。可是,自己毕竟是个“门外汉”,挥笔爬格数十篇,收效甚微。1987年底,经矿宣传科推荐,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自那至今,篇篇必  相似文献   

20.
《新闻爱好者》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的良师益友。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手,我就认真地学习它,阅读它。我最喜欢看的是“通讯员园地”、“文学欣赏”、“写作知识”、“飞花拾零”、“读者评刊”和“采写体会”等。这些文章生动而且短小精悍。我本是业余通讯员,过去光写本单位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