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挖掘"留白"的内涵语义,分析"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从而对将"留白"的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进行思考。提出从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中融入"留白"的理念,实现中国当代设计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教学留白艺术,是一种新的更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艺术。将教学留白艺术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平衡课堂教学节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会因为各种问题导致教学留白艺术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角度着手,对教学留白艺术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中国画的留白,留得其所,使得观画者的思绪在那白而不空中徜徉。不留白,便不能显出着墨处的美妙。留白与着墨相对,两者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留白艺术源自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并对中国的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对这种艺术的借鉴和移植。通过运用文本中的“留白”,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领悟,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留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将"留白"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本文从"留白"教学的概念出发,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留白一词,主要起源于中国山水画,意思是通过留白,使虚实结合在画面之中,给予欣赏者以于无画处生成妙境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但留白的艺术并不是画家的专利。语文教学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也可多给学生营造"留白"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思考、品味,让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中国的书画印艺术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技法。书法中的留白使整幅字黑白相间、虚实贯通;绘画中的留白使整幅画气韵相连、意境悠远;篆刻中的留白使整方印格局分明、方寸统一。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画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重视读的“留白”,加深感悟;巧抓文本的“留白”,加深理解感悟;重视质疑的“留白”,引发思考;抓住这些“留白”才能激活课堂,达到“无声胜有声”之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手法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赋予作品以无穷的魅力,给鉴赏者留出了一片想象的蓝天。其实,留白艺术是一切艺术共有的表现手法。接受美学认为,文艺创作中的适当留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对文艺形象和意境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留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往往能留出精彩,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中国的书画印艺术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技法。书法中的留白使整幅字黑白相间、虚实贯通:绘画中的留白使整幅画气韵相连、意境悠远;篆刻中的留白使整方印格局分明、方寸统一。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1.
曹忠华 《广西教育》2014,(41):78-78
正"留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留白"处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一、借助插图"留白",强化语言表达课文插图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联想拓展发展思维。而留白艺术作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条件,也是执教美学的升华之本。"留白"是艺术作品中未明确的部分,或者说是作者暗示的东西。如果能让留白艺术出现到语文教学中,就能给学生反思和回味的空间。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的应用进行思考和探究。一、导语蓄势,奠定基础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体现在多方面。首先,留白处能使人产生一种急于补充的心理欲望,达致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它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  相似文献   

14.
郭鹏 《家教世界》2013,(2):178-179
中国画"留白"历史产生于先秦形成于六朝,在唐代逐渐成长,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白画"中可以发现。宋代是中国画"留白"兴盛时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画中"留白"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专署,成了中国画中最具特点的"留白"艺术,中国画家利用"白与黑"恰到好处地在纸间描绘自然与理念之间画面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15.
留白艺术是一切艺术共有的表现手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思考探索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为例,提出了运用留白艺术的几种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万般精妙皆可取法,其叙事方式中熟练运用的留白艺术,是值得后人探索、研究、借鉴的文学手法。以程高本前八十回为研究蓝本,梳理出《红楼梦》中的留白艺术——情节留白、语言留白、人物留白,同时探讨留白艺术的作用及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留白",原为中国画的一种艺术手法。如果说画家巧用"留白"手法开拓了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在高潮迭起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营造教学的精彩。一、借导课"留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优秀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师生之间互动的艺术,艺术讲究"留白",教育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是教学相长的天地,即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绝不是教师自己的"独角戏",它需要多一点智慧的等待,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没有"留白",不留空间,学生是不可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主要从在思考处"留白"、在探索中"留白"、在自学时"留白"和在紧张中"留白"四个方面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9.
"留白"艺术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留白"源自绘画术语,是我国古代国画创作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这种艺术手法也被文学创作所借鉴。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试从意象留白和结构留白的角度,例说"留白"艺术在主问题设计中的策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