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两者具有同步性、交叉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根据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现状,就如何以高校艺术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两者具有同步性、交叉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根据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现状,就如何以高校艺术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热切期待,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难点。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明显不足,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采取有效举措,推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潍坊学院在对艺术素质教育一般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适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审美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应提高大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艺术情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了艺术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应通过艺术课程教学、开展艺术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开展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音乐艺术教学和活动建设,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水平,真正把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艺术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应注重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艺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应该占有重要位置,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如何在高校全面开展现代艺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呢?笔认为,重视艺术素质教育是首要问题,创设良好的人环境,合理的丰富艺术素质教育内容是重要问题,实施整体艺术素质教育是关键问题,通过对全校学生实施,开展整体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1.
美术学科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这启发着美术教学不断探索新的媒介。博物馆和纤维艺术作为两种美术教学的新媒介,分别在德国和香港地区受到了关注。在博物馆中进行美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通过对艺术原作直接的感受来提高审美,激发创造热情,在教学中应注重对作品的选择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纤维艺术教育的优势在于,技法容易掌握,打破了造型上的局限,能有效的激发创造力,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思维训练方面。这两种新媒体既各有侧重(博物馆中的美术教育强调对于“美”的认识和欣赏;纤维艺术教育则强调对于“术”的感受和表达),又有着内在统一:都注重激发兴趣这一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建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走出专业美院的教育模式,与多种学科融合,弱化知识目标,强化人的目标。以人文引领,重建高师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强调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合理配置课程资源。课程设置的主要构想有综合艺术课程的设置、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特色实践课程的设置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大文化视野,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将美术教育的“技”与“道”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继素质教育之后提出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存在于各门类学科的教学中,而早期美术教育更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提出两个论点:一、建立在全社会普及美术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二、早期美术教育是保持活泼、富于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并就如何实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以及如何创新艺术教育以拓展教学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湘南本土的民俗资源,阐述了怎样利用民俗资源,优化现代美术教育的内容,扩充美术教育的形式,以构建一个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美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美术一直是以私相授受为主要的传承方式,且流派繁多,风格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学东渐,欧洲美术教育模式亦传入中国,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纪元。美术课程首先进入中小学课堂,美术师资的匮乏使师范美术教育的开始成为必然,而学校专业美术教育的正是在这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初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ly, the learning of arts in the Estonian primary school has meant completion of practical assignments given by the teacher. The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basic school adopted in 2010 sets out new requirements for art education where the emphasis, in addition to practical assignments, is on discus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art. The teacher must introduce pupils to both art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art. As a result, primary teachers would likely serve their pupils more effectively if they reconsidered their current understandings of art education and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rrespondingly.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seek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how should one change the art education process in primary school so that in addition to practical activities pupils would have opportunities to talk about and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art? The article discusses a framework for modernising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Research shows that primary school learners are open to innovation and thus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can become a natural part of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es. The balance between creating and responding is a key to planning the art education processes today.  相似文献   

18.
张欧  王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110-114,121
当下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模式单一、路径太窄、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而民间艺术的原生性质、健康情感与朴拙风格,对改革高校艺术教育有着拾遗补阙的功能。针对艺术教育的现状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们建议:(1)各地高校充分利用区域性人文艺术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民间艺术的丰厚积淀转化为教学资源,改变艺术类专业与课程的趋同现象。(2)采取"1+1"教学模式,请民间艺人走上大学讲坛,走到师生之间,用其本色语言讲述自己的创作甘苦,弥补学院与书本教学之不足。(3)艺术专业的师生走出校园,走向民间,走向原生态的民间艺术,通过田野调查,既为区域文化建设做一些具体工作,同时增进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对高师美术教育中学习艺术传统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学习艺术传统对于当今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艺术传统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