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处于急剧壮大和急剧变化之中,并且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由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可知,楚、秦两国都在春秋初年形成了较完备的阶级结构并出现了士阶层,但因两国的地理条件、人文生态和发展路线等诸多不同,两国士阶层的人员构成、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也有别,对本国乃至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大不一样。楚士人多才高、用于晋而事于秦,为楚国经济文化的繁荣、秦王朝的统一和统一而稳固、强盛而昌明的汉帝国的创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歇     
黄歇,即春申君,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与当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名.由于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招贤纳士,倍受楚王重用,在楚为相长达25年之久.一生中为楚国的生死存亡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73年,秦将白起在华阳打败韩魏两国,韩、魏服而事秦,三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此时,黄歇正出使秦国,听说这件事,立即上书秦昭王,以陈利害,“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毙,不如善楚.”削弱了楚国,等于强大了齐、  相似文献   

3.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相似文献   

4.
王胜祥 《历史学习》2006,(11):39-39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第8页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这样叙述的“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第8页和地质百万版社出版《历史地图册》必修第一册第3页《秦灭六国》地图对秦灭六国先后顺序介绍是一致的,即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相似文献   

5.
《秦与楚》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的遗著,全书系统比较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性格、文明兴衰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分析。以《秦与楚》为例,从三方面探讨了张正明先生在文化类型比较研究上的叙事原则,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战国楚汉中在汉水中游,秦南郑在汉水上游,秦先取南郑,后取蜀巴,后取楚汉中,秦胜楚后置汉中郡,汉中、南郑合而为一,仍称汉中。后人多以秦汉中郡误为楚汉中。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2,(2):28-28
春秋后期,各诸侯兼并吞食,到三家分晋时,主要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此后,七国间的兼并征伐更加剧烈、频繁,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而最后统一,战争才逐渐停止。因此,后人就把兼并征战十分剧烈的这段历史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楚文字的历史很悠久,可以一直上推到西周末年的楚公家钟、楚公逆钟等铜器铭文。那时的楚文字与商周文字的区别不大,无疑是同一系统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割据力量的增强,列国文字的地域特征愈来愈突出,至战国时期,六国古文与秦文字虽然来源相同,但已形成区别形式不尽一致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关  相似文献   

9.
在秦末反秦战争中,楚国之所以能够首举义旗,成为六国反秦的领头羊,乃在于楚国百姓参与的政治热情远高于其他关东五国,这当然是因为楚怀王客死秦国之事件激起了楚国人民广泛的复仇情绪;但这种仇秦情绪的长时期保持,又与楚南公借助于楚国民间普遍盛行的政治谣谚和屈原利用楚人喜欢歌舞,因而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创造出的"楚辞"有重大关系.楚政治谣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流传;而"楚辞"擅长抒情,尤其长干抒发带有悲情色彩的重大主题.这两种方式深深地植根于楚国传统文化之中,因而能够起到激发楚国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反秦斗争中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丰富灿烂,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造成了楚国和秦国一亡一王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鄂西北丹江口市民俗活跃,其丧葬仪式与音乐较多保留了传统,乐班作为音乐的执行者和传播者与仪式的关系密切,主、客乐班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下的地方性互助精神,使仪式及所包含的音乐在相互结合中体现出明显的功能,某些程序体现出楚文化特点,这些都在个案调查与叙述的双窗口视角中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宏观方面对秦、楚青铜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秦胜楚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秦能率先冲破周礼的束缚,而楚则陷于周礼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3.
"西楚霸王"是楚汉之际项羽为号令天下而自称的名号。然而项羽何以称西楚霸王?史书的解释并未尽如人意。本文以为,"西楚霸王"名号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国号"西楚",其次是尊号"霸王"。项羽号"西楚",具有以"楚"承接周秦大统之意;自称"霸王",既表明项羽以力征天下,亦表明项羽自视为天下共主,具有"诸侯之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叔孙通制礼作乐大抵皆袭秦制,但自称"知时变"的他对习楚俗、乐楚声的刘邦不免会有所迁就,楚风楚俗因而大量融入了汉初礼乐制度。在汉初礼仪中可以显见楚人尚东、尚赤之习的影响,楚地旧祠的司命、东君、云中君等神祗皆被纳入了汉初的国家祭祀系统,楚声楚调也从荆蛮之地堂皇地进入了汉室正堂,与雅乐并见于汉初的宗庙乐章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记载和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秦在西周到春秋早期,建构了完备的礼乐制度,《诗经·秦风》作为秦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得到传播。《诗经·秦风》反映了秦礼中的飨礼、田狩、车舆制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诗经·秦风》表现了秦地风俗,具有"教训正俗"的意义,反映秦国臣下对君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加强。从《诗经·秦风》来看,秦所建构的礼乐制度具有自身特点,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礼乐制度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咸阳任家咀秦人墓地发掘的242座墓葬,依照仿铜陶礼器墓和日用陶器墓两大类,以及两者之间可对比的器物,约略分为六期。任家咀秦墓出土器物反映了秦与楚、晋、周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史实,同时反映了秦迁都咸阳前后实施变法的历史背景。整个墓地从春秋至秦统一,延续时间长,中间无缺环,出土器物丰富,对于建立秦墓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丹江上游,鄂、豫、陕交界地带,商州丧葬习俗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既杂楚风又兼秦韵。本文拟对其丧葬习俗进行一些挖掘和钩沉,并对一些当代人已经感到陌生的习俗文化加以解读,其目的在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关节礼中火信仰的内容多种多样,并各自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具有象征家族、日常生活延续与中断以及通过火使物与物相互联结或分离等文化蕴涵,显示了火的超自然的神圣性、巫术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印,丧葬礼俗是依托生存自然环境或族群共同心理观念、基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围绕生命终结而建立和运用的文化,是族群文化意识的重要外在表现。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较之其它习俗更充分、更完整地保存了中原文化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