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休闲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对接融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其文化、旅游对接融合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对接融合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行性,四川省可结合产业发展的地区特色,由浅入深有序地推进其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对接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经济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媒体的融合、营销的跨界、资本的跨界越来越普遍,与体育产业相融合的其他产业也越来越多,并且这些跨界之间的融合能有效促进和拉动体育产业的新发展。通过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能够为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其成为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展开分析和研究,阐述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创新机制,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体育产业跨界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例,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分析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康巴藏区特色村寨旅游与民间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从而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健康产业、体育产业两大战略深度融合联动性动力机制的深层机理、构建模式、构建要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持续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基于系统论视角探讨皖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机制,认为皖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机制面临规模扩大进程中要素供给的不足、质量需求下结构演化升级的动力不足、效应保障下产业融合的行动力不足困境,通过建设信息反馈平台,协调要素供给;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系统竞争协调;构建产业融合,促进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朱书田  张东祥 《教学研究》2007,(5):421-424,432
秦皇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其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本文在分析秦皇岛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的基础上,对秦皇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同时提出应在人才流动、人才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强秦皇岛旅游领导队伍的建设,做好旅游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的开发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其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本文在分析秦皇岛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的基础上,对秦皇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同时提出应在人才流动、人才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强秦皇岛旅游领导队伍的建设,做好旅游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的开发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实证分析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演进状态,可为体旅产业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在构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2014~2018年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演化经历了"中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发展阶段,当前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耦合协调演进状态为协调发展类、高度协调体育产业滞后型;体育产业效益指数与旅游产业效益指数之间的差距渐趋缩小,体旅产业均衡发展倾向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耦合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关系以及两种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类型、模式、路径、发展障碍及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今后应加强融合模式、路径、趋势的研究并拓展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关注技术革新在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休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取得了不俗成绩。文章从学理与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对运动休闲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并以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为案例,梳理提炼出运动休闲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浙江经验”,以期对我国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交叉研究法,对相关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产业资源之间的通用性,资源的通用性为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构建沟通渠道,而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沟通渠道的重要技术保障;高度联通的资源重组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4大要素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4大要素的推动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保障,高度联通的资源进行重组,最终形成新的体育产业融合形态。  相似文献   

12.
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高度关联,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为探寻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宜春市为例,在对"旅游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三大融合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相互促进"三个层面详尽阐释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了"大型项目带动、特种品牌引领、文化特色突出"三种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基于此,提出宜春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引导产业融合;实施资源共用,拉动产业融合;依托市场共享,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功能共融,提升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初胜华 《考试周刊》2012,(46):32-33
作者通过对秦皇岛休闲农业旅游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秦皇岛市地理、人文优势,提出了符合秦皇岛旅游资源实际的体验式休闲农庄旅游产品,并对其开发可行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基于加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的考虑,对秦皇岛旅游业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创新现有秦皇岛旅游产品的思路,并探讨优化创新能够实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研究文化旅游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对民族地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然涉及多个要素部门、多个利益主体的协同互动,仅靠单个部门或主体很难实现文化旅游融合走向深入。对此,通过对文化旅游融合机制的研究,提出机制构建与调适的基本思路以及其实现路径,以确保文化旅游融合机制能够保持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这种联系,必须要重视二者的融合。从体育实践体系的形成、实现课程体系的转变、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三方面进行融合对策运用,最终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人才战略发展。文章进行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并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融合对策,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作为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本文着重对秦皇岛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纳、整理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秦皇岛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44-14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海南西环高铁的建设和推进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海南高铁环岛通车为背景,对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阐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期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措施:优化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体育、旅游部门体制改革机制;抓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网络+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视角,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概括了产业融合的模式有三种,即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结合凤阳县自身的文化与旅游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凤阳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可行的模式,为推动凤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一种方式,已经逐渐被大众认可和实践。低碳旅游的研究成为继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生态足迹之后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在对低碳旅游和低碳景区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深人分析了低碳景区创建的三大基本动力。并构建了低碳景区创建的动力作用机制和动力演化机制,以期对低碳景区创建实践有所借鉴,并推动低碳景区创建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