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者从多角度对云冈石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生态批评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考察云冈石窟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发掘其深刻的生态美学蕴涵,揭示其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传统美学在当代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局限性。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指导的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兴起就势在必然。但存在论美学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本文拟从存在论美学的缘起来谈谈这一美学在当代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3.
《太平经》作为道教最早的典籍,其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着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本文首先论证和阐发《太平经》最本质的哲学思想,继而与当代生态美学思想进行联系,从生态美学中的大道本源论和生态存在论来论证《太平经》的思想内容具有生态美学思想品格,以便对《太平经》进行生态美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袁鼎生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卓有成效的理论家。他以美学的元理论研究和美学史研究为基础,结合生态学方法论和景观生态的应用研究,最终上升到生态艺术哲学的思考,以系统整体创新的姿态,建构了当代独特的生态美学体系。整生范式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构成其生态美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超循环研究是其生态芙学体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态美学思想蕴合了诸多的生态审美原则。它融合了“美在关系”的美学观念,和谐美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天成的美学精神。老庄在社会生态美学思想里,表达出对生态理想国的展望,其生态美学思想的自然取向是中华生态园中的一朵奇艳。我国当代生态美学观的提出正是对于道家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看庄子和海德格尔,其思想中有着浓厚的生态美学意味。庄子的"齐物论"和海德格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正是生态美学生态平等观的古代阐释。庄子所构想的"天人合一"与海德格尔崇尚的"诗意栖居"实质上就是审美栖居。而其所提出拯救世界的方法"清静无为"与"艺术拯救"也与当代生态审美相贯通。庄子和海德格尔哲学的生态美学意蕴,为今天的生态美学理论发展和我们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极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丛玮 《文教资料》2011,(36):8-9
生态电影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在好莱坞电影中大量存在。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末日》、《2012》、《阿凡达》等大手笔、大制作的电影在全球上映,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电影的非凡崛起。关注生态电影.并运用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对它们进行研究并发掘其美学价值就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了。本文就将对生态电影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老子从"自然无为"生态关学原则、"天人合一"生态平等思想以及生态和谐共生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老子美学思想成为当代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美学的新形态,从美学的角度、哲学的高度反思当前全球泛滥的生态危机。它倡导人们重新思考天地神人各重关系的归位,倡导人们在技术控制自然的今天保持诗意栖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美学更应该从李泽厚"接着讲"。朱光潜先生本人的理论就是在自己"意象论"基础上"接着讲"的。李泽厚实践美学也是在自己理论上不断"接着讲"而形成的。当代其他主要美学思考也是接着实践美学讲。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李泽厚实践美学基础上"接着讲"的成果之一。这一学理语境是学术生态自身淘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当对工业文明反思和超越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时,中国学者在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了新的研究空间——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人之生态本性的建构,探讨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状态。正当生态美学思想从哲学到生态学再到美学层层推进研究之时,当代作家迟子建悉心创作了长篇小说《候鸟的勇敢》,该书从自然生态维度的审美书写、人物形象的生态本性建构、独特的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达四个维度,以生动的文学画境具体诠释了当代生态美学的思想,为读者带来一场穿行于文学画卷和美学思想之间的阅读盛宴。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3-45
生态美学是当代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以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性为出发点,对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开发理念,全力打造"体验式"乡土景观之美,注重对乡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激活,创造一个生态、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天道思想在今天仍能以其精深的理论内涵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无穷的启示。本文摘其两个方面 ,即“对现成识度的拒斥”和“以人间体验为理解之本”来阐述它对倡导和确立生态美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示 :生态美学观主张以原发性的构成视野来对待自然万物 ,视人在寻常百态生活中的真切体验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意义 ,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理性二元分裂论美学。生态美学的确立将从深层心理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曾繁仁对美育的研究是其学术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新世纪以来对于生态美育的关注,更是使其整个学术思想得到质的飞跃,不仅是其30年来基础理论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美育研究的逻辑延伸,更是对这三领域成果研究的整合与提升。曾繁仁大力借鉴西方现代美学的有益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层挖掘与转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秀资源,最终完成生态美育理论的深层建构。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不仅是其学术探索的整合与转型,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化育出新的美学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论刘三姐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存在论审美观,其核心是人与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统一。刘三姐文化之所以有着不尽的生命力,就在于她还蕴含着丰厚的生态美学思想,这些对于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有着更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为我们阐释他的诗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新的理论又为我们阐释杜甫诗提供了新的路径。杜甫的诗以"仁民"、"爱物"两个向度展开,表现为对一切生命的关注。在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理论背景下观照杜甫的诗,其生态美学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今世界前沿的美学理论,生态美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理论优势。当代建筑美学可以吸收生态美学的理论优势,挖掘自身生态维度,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建筑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即从有机整体视野、文化生态与审美参与三个角度拓展建筑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代艺术的反叛,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美学艺术不乏宝贵的洞见。但其对"解构"的迷恋使其滑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自毁。无论是现代主义也好,还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也好,都是拒绝担荷意识,拒绝美的,大自然与生态之美也通通是在它们的视野之外的。这样一种艺术显然是与正在来临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因此时代呼唤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一种能够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美学艺术。当代西方日益兴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显示的新取向,特别是她对建设性与创新的强调,对美和自然美的高扬,对意义和归属感的追求,对艺术家社会-生态责任的担荷意识的标举以及对重建人与自然亲合关系的不懈努力,对于我们立足中国现实构建这样一种新的美学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培 《文教资料》2012,(16):7-8
汪曾祺小说中构筑的"民间"世界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场所",是一个没有权利浸染的桃花源式的理想所在,人们"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对于生态美学兴起的当今社会,其小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兴起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是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态思潮的结合,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是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综合回应。在本论文中,作者运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劳伦斯小说《虹》中的自然描写,其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小说中蕴含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