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反映于军事,就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文化。发源于大陆农业文明的中国军事文化,与产生于海洋商业文明的西方军事文化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的集中表现:一是义利之争——中国军事文化重义轻利,西方军事文化重利轻义;二是道器之别——中国军事文化重道轻器,西方军事文化重器轻道;三是力谋之辨——中国军事文化信奉智慧加谋略,西方军事文化崇尚力量加技术;四是和战之偏——中国军事文化偏好和平趋向保守,西方军事文化注重进攻无视道德。与此相反,具有中华民族典型意义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军事文化,既有中国军事文化注重和平、仁爱天下的优长,又有西方军事文化崇尚斗争、长于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谋统一、求和平、重防御、讲凝聚的军事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比较中西方军事文化的异同,把握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军事文化,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掘中华民族军事文化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代西藏的政教合一制趋于定型,出现了统一全藏的萨迦派政教合一制政权。从元朝中央到西藏地方,在两条系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政教权力的高度统一,即帝师制度———萨迦本钦———十三万户系统,宣政院———乌斯藏宣慰司———十三万户系统。  相似文献   

3.
元代云南行省的农业与农业赋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享国虽仅百年 ,却是云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蒙元贵族“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 ,对边疆少数民族亦较少歧视。为获取赋税与矿产品 ,以及通过边疆对外扩展 ,蒙元统治者积极经营云南。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 ,在各地广开屯田 ,同时设立屯田管理机构。元代屯田是云南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屯田 ,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行省管辖下的民田也有很大发展。以较快发展的农业为前提 ,元朝在云南普遍收取农业税 ,其实质是封建剥削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云南农业进步最快的地区是东部山区和西部、南部边疆。元朝在这些地方的积极经营 ,为明清移民大量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清朝大修桂柳运河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扩展,是一个重要而系统的边疆建设工程.清政府之所以要增强桂柳运河的运输能力,政治军事方面是为了有效遏制反清力量、平定西南少数民族起义和帮助周边国家制止内乱,安定边境;经济方面是为了加强对西南边疆经济开发,促进民族交往和市场繁荣.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建设、国族建构和基督教传播等历史背景下,分别由政府、宗教力量和少数民族内部推动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风俗改革活动,对民国时期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包含了明朝对国家基本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疆域观。明朝国家基本认识以明初"中国"一词演进为含括我国历代王朝疆域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通称,在此基础上肯定元朝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正统的延续,认为元朝继承历代王朝发展形成了"中国封疆",在此疆域内各民族活动的区域均是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部分。明初的国家疆域观在治理西南边疆和正确处置麓川势力扩张引发西南边疆危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践,从而实现了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因素从过去的军事对抗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综合安全领域转化,安全问题也从过去的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化,军事安全威胁的因素大大降低,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不断加大。各种跨国犯罪不断冲击着边疆安全,使西南边疆预防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边疆安全的脆弱性不断凸显,西南边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和安全压力。如何应对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和有效治理边疆安全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也是该文力图探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国蒙古族历史与化国际学术研究会”于2003年10月2日至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和通海县举行。会议由国家民族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蒙古史学会、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学学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通海县政府、云南民族理论学会、云南蒙古族研究会共同主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通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地区包括今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的东川区和寻甸县等区域,这一区域在元代属于彝族聚居区,是云南通往内地的主要交通要道。故元代在此设置了两个宣慰司,在宣慰司下设路府州县,并任命彝族首领为土官,蒙元统治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对彝族土官进行管理,使他们为蒙元王朝奔走惟命。  相似文献   

10.
元王朝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元帝国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元代的海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涉及地区之广、贸易商品之多、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海外贸易经营形式的多元化也有别于历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影响,可以加深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军队进兵陕西,在夺取河州之后,又打通河西走廊,切断了青海地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在这种有利的军事形势面前,明王朝遣原元朝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赴藏区招抚僧俗首领。历时一年,使吐番宣慰司都元帅何锁南普等一批元朝委任的吐番首领归附,并招降了元宗室,镇西武靖王卜纳刺,成功地收复了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打开了朱明王朝势力通向藏区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地处云南昆明的西南林学院,自1978年独立建院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我国西南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相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提供生产一线的科技服务、培养扎根基层的专业人才,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以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社会培养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学以致用、求实创新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专业人才”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育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绿色科技人才。瞄准绿色构建专业学科体系西南林学院作为目…  相似文献   

13.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同志们与军事部队、当地地下党员团结一起,在军事接管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云南省、地、县、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打碎了国民政府在云南的反动官僚机构;同时,通过征粮剿匪、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建设了云南省人民政权,有力保障了新中国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为边疆云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将西南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对日战争大后方,曾对西南边疆进行全面开发。政府各部门、教科文组织和众多的民众团体都跻身边疆建设,一度形成了开发西南边疆的热浪。基督教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战时边民教育作为当时开发边疆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显明的特点。无论从了解基督教传教史的角度,还是从分析国民党战时边疆建设运动的成败得失,总结开发边疆的历史经验的角度,都有必要对战时教会兴办边民教育的历史加以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为了应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形势复杂等现实情况,中央王朝从行政、军事、法律等多方面采取各种制度性措施,调整中央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治边思想和民族治理措施的成败得失对后世封建帝国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由于地理的历史的多种原因,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都比较落后。这样的省份,没有广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山区的进步,就谈不上振兴和腾飞。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把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把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作为我们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元代入居内地的藏族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时,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来到祖国内地,这其中就包括了来自吐蕃地区的藏族人。论文概括地叙述了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人的总体状况,从萨迦派的僧人,噶玛噶举派的僧人和世俗官三个方面对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典型人物作了微观考察,并总结出了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人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童进 《儿童音乐》2014,(5):48-51
正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位老师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期,作为一位音乐教师,我认为音乐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课堂。大理地处西南边疆,下面就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利用德育资源,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  相似文献   

19.
论元代赋税课管中的违法处罚张全明,雷信泽关键词元朝;赋税;违法处罚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统一政权,并非如从前有些史家所说,是一团漆黑,什么都糟得很,而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许多方面有它自己独特贡献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朝...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或称土官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民族首领统治本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制度始于宋元,完备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土司土官制度曾广泛地实施于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这些民族地区同中央王朝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般说来,其积极影响表现于初创期和完备期,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于晚期,即没落期。土司制度渊源于怀柔政策,或称“羁縻制”,是历代封建王朝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