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高校学报的办刊方针与特点,论述了高校学报编辑提高自身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同时把心理学原理与高校学报的编辑活动特征相揉合,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主要心理品质:思维能力、超前意识、记忆力。  相似文献   

2.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108-108
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第16届年会于2004年8月17—21日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来自全国23所体育院校的学报工作者和部分论文作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成都体育学院副院长陈宁教授、四川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素同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编辑学组组长李晓宪同志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陈浩元同志向大会发来了贺信。此次会议召开之时,正值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争金夺银之日,与会代表备受鼓舞。会议围绕着“深入探讨体育院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开展了体育院校学报编辑理论与…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做到:体育教学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注重教学系统内部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4.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协同作用以及涨落机制等条件,探讨了健美操教学训练系统的耗散结构动态特征,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可行性。并针对高校体教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的不足,从树立"动态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思想、创设"开放的"、"非平衡的"健美操教学训练环境、运用"非线性"机制促使竞技能力"涨落"的形成、以"从外界耗散信息的多少"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在对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耗散型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科学家PaulColliers的关于复杂性系统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结合动作技能特征,对动作技能系统的复杂性表现进行归纳。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分别从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即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机制四个方面对动作技能系统进行研究,从而为实践工作中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策略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WSR理论为支撑,结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在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层次关系与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在系统阐述模式物理(W)、事理(R)与人理(R)三大子系统的结构和操作关系的前提下构建了物理硬件设施(W)、事理规章制度(S)以及人力资源系统(R)三维结构总体的WSR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以期为建立一种适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并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作者与读者:《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自1983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热心扶持下,经过全体编委同仁齐心协力,使学报逐步走向比较成熟和规范,并且日臻精美完善,形成了我院学报以冰雪专业为重点,以体育理论的有关新兴学科研究为优势的学报特色。受到了全国体育专家、学者、体育工作者及广大作者与读者的赞誉和青睐。使《哈体院学报》在全国体育科技期刊中,占据  相似文献   

8.
体育伦理学     
G803 9700546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年编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刊,中]/高力翔//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10(2).—52—57表3(DW)青年//编辑//理论//水平//素质本文采用特尔斐法专家咨询;对体育院校青年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的内容以及如何加强对具培养作了大量的调查,通过对专家意见的整理与归纳,得出进一步提高青年编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15日—19日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和“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在天津体院联合召开了“体育院校学报编辑理论工作座谈会”。同时,“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举行了第4届年会。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书刊部负责人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体育院校学报编辑部的负责人、编辑以及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宣传和研究体育软科学、加快改革步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天津市出版局、天津市体育科学学会、天津市高校学报研究会以及天津体院领导同志到会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0.
徐武 《体育学刊》2000,(4):91-93
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年沿、用“同步式”教学模式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建立主、副修学分制管理的构想,并运用耗散结构原理对之加以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15日~19日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和“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在天津体院联合召开了“体育院校学报编辑理论工作座谈会”。同时,“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举行了第4届年会。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书刊部负责人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体育院校学报编辑部的负责人、编辑以及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宣传和研究体育软科学、加快改革步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天津市出版局、天津市体育科学学会、天津市高校学报研究会以及天津体院领导同志到会表示热烈祝贺。会议期间,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谢琼桓所做的“体育形势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并不是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由"稳定-失稳态-新稳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超量恢复学说与适应学说及其拓展等方面对平衡与稳态进行了辨析,旨在为提高体育运动整体效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青少年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报是一种传播媒介,学报编辑出版是一种传播活动。在传播过程中重新审视,认识作者、稿件、编辑、刊物内容、编辑方式以及读者,就会发现,它们决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些处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角色。本文浅析了这些社会互动角色的位置、影响其形成的诸因素以及其传播学意义。使我们在办刊过程中对它们有一个较客观而清晰的把握,从而有目的地修改、调整我们的学报编辑系统,提高其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稿质量是维系各类文字出版物生命的要素,而“审稿”则是确定文稿质量优劣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全国一些潜心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并竭力谋求学报质量提高的同仁的积极倡议下,或以地域为界,或以学科分类为限,相继建立起“审稿协作网”,解决了以往“内审”中遇到的不少难以处理或处理不了的问题。此举对开阔知识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密切校际关系,端正学术和出版作风,提高审稿效益及确保学报质量,无不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审稿协作网”的建立,是在“审稿”这一重要编辑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以传播学理论对学报编辑的性质,编辑人员的传播行为、读者的受众行为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讨。认为学报编辑活动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信息的整合、传播活动。进而对编辑人员作为一个社会互动角色、和读者作为信息接受者,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传播学理论时学报编辑的性质、编辑人员的传播行为、读者的受众行为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讨。认为学报编辑活动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信息的整合、传播活动。进而对编辑人员作为一个社会互动角色、和读者作为信息接受者,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第 1 4届年会于今年 8月 5日~ 1 0日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 ,来自全国的体育院校的学报工作者和论文作者 5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承办单位河北体育学院副院长王长青教授和科研处、学报编辑部主要领导陈英、容仕霖、张庆春、刘素卿、张育青等参加了会议。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向大会致了贺电。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编辑学组组长李晓宪副编审到会并讲话。此次会议是在我党“十六大”即将召开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围绕“务实、开拓、创新 ,推动体育院校学报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主题 ,开展了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 (论文交…  相似文献   

18.
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理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论。耗散结构论是建立在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系统理论。“耗散结构”学说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主要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都稳定有序的状态。由于这种结构需要不断的能量耗散,所以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9.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F003-F003
第16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干2004年8月17—21日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来自全国23所体育院校的学报工作者和部分论文作者50多人出席了会议。成都体育学院副院长陈宁教授、四川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素同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编辑学组组长李晓宪同志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陈浩元同志也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国内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目前国内各级指导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指导站发展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指导站的发展符合耗散结构的理论:保持开放性是指导站耗散结构持续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指导站耗散结构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导站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关系是指导站耗散结构发展的内在机制,指导站系统持续向前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适当干预。最后得出结论,指导站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加快基础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引入市场化机制,注重人才的培养等,并构建出指导站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