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地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等,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科学、系统地解答,蕴涵着深刻的文化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和辩证精神等。  相似文献   

3.
邵雍的“元会运世”说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对宇宙发展规律的定量研究。邵雍的自然哲学富有科学精神主要是:(1)相信自然界有统一的发展规律,相信人可以认识这一规律,并努力探讨这一规律;(2)他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理性地进行探讨,邵雍的学说和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科学范式”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否定邵雍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精神,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时期探索和传播科学文化的先驱,任鸿隽创用“科学精神”一词喻示科学的本质与主旨。他指出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源和真诠,并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科学精神与人生观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深刻地展示了科学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的产生源于近现代科学的兴盛,其核心即以理性批判为核心的求真求实求准,它以人类追求的“求真、臻关、至善”为终极目标。科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是教育研究出现诸种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深入完整地理解科学精神内涵并指引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的建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的方向和任务 ,但是 ,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忽视和反对科学的态度是错误的。作为理性的思维活动 ,科学是普遍的。科学精神的根本基础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庭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的科学精神,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指出,科学精神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刚毅坚卓”的校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西南联大办学的指导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严格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文柱。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促进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西南联大科学精神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教育,是将传统的“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新的科学教育。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实施这种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行为四个部分。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高校教师和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七个群体共计2440名对象的科学素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发展不均衡;②教师科学素质的多数项目低于学生;③师生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具有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师生科学素质发展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言观念的变革为重新观照五四学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科学”、“民主”、“革命”这几个关键词潜藏着五四学精神的特定内涵。在五四学思想和学创作中,首先表现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核心是“人”的观念的确立。尤其是鲁迅,在“人”和“革命”的观念上认识最为深刻。五四学精神始终受着中国传统化精神的制约,二在思维理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