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形成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民族间的交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文化不断变迁,这种变迁将引导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了解回族聚居区的文化变迁,探讨其变迁的表现和影响,并对陕西商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进行了考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观照了西口回族文化的变迁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大造声势的阶段,保护口号远远多于实际的措施,但已经表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经济、文化也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地处白龙江河畔的舟曲县,藏汉等多个民族聚生活,舟曲民俗文化也在各民族的交流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而成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利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多样化情趣及良好品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新亮点。然而,在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舟曲民族文化也不断受到冲击,其民俗现象及社会功用逐渐消失。本文通过对舟曲民俗文化对促进中小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期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军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65-69,74
乌兰察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协作,和睦相处,携手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这一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集中沉淀并体现在民俗文化之中。该文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对乌兰察布民俗文化内涵、特征进行了梳理剖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本土民族文化承受来自国内外文化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加强民俗文化产业的管理,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需要整个民族共同合作。本文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民俗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指出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民俗文化产业现状及管理的不足,分别从政府、公众、NGO及学校的角度,提出适合福州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策,从而充分开发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民族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民族历史的变迁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且历经了复杂、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旅游地民俗文化变迁更备受争议。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确定民俗文化变迁评价因子,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旅游地民俗文化变迁评价体系,以潍坊杨家埠民俗旅游村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民俗文化,随着世代的传承和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逐步构成了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上海民俗文化。它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上海民俗文化的特点,也同其他地区一样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封建性、原始性、神秘性、实用性、传承性、地区性、融  相似文献   

11.
土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进行的,特别是进入蒙元时期以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思维与民族音乐创作思维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较快地实现了与他民族文化的涵化与融合过程,对民族音乐创作思维的个性特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土族早期民歌继承、发展及民歌种类产生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地位形成了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文化资源、廉政文化资源和民俗及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新提法.以此为导向标保护和开发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促进西柏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和谐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如何整理和发掘兰州城市民俗?对兰州城市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七条措施,以期重塑兰州民俗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认为,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内容、时空分布、组织情况、积极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表现出与陕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相适应的特征;为保护和开发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应从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强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保护与开发队伍建设、对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徽州文化,哺育了徽州一带的民众,也培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生态环境遭遇了破坏,文化遗存犹如倾巢之卵,保护迫在眉睫.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繁育的土壤,营养供给站,是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条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观念等5项维度的现状评估,并从这5项维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西民间声乐,不仅在久远的年代抒发过劳动者的喜怒哀乐,而且在共和国的孕育、成长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江西民间声乐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共进退,需求越强则其兴也勃,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歌的蓬勃发展即是如此;若无强烈的现实需求时,则又回归民间的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对江西民间声乐发展路径的选择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坚持"守本知变,发展创新"的原则,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江西民间声乐这一生态文化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19.
山东民间饮食文化资源包含了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山东发掘民间饮食文化资源,既是保护和传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和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美味与营养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努力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