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 ,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 ,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 ,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 ,“没看过佛经” ,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 ,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3.
陈艳琦 《师道》2023,(12):28-29
<正>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西游记》奠定了神魔小说的典范,同时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吴承恩不仅将各家教义融会贯通,亦展现了《西游记》在文化、教育领域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正因如此,《西游记》的教学价值并不局限于文学艺术层面。《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赏析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从 1 996年太原、1 999年天水、2 0 0 0年运城等三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之后 ,随着《西游记文化学刊》第 1、2、3辑以及一批具有影响的《西游记》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 ,新世纪古典文学的文化研究充满勃勃的生机。为了及时总结 ,开拓发展 ,全国《西游记》文化学会、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西游记》文化交流中心、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学会、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运城学院中文系、运城学院学报、北京丫髻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 ,共同发起筹办“第四届《西游记》与中华道教养生文化 (国际 )学术研讨会”,将于2…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虽说长期以来,学者、专家对《西游记》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数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文化一两个方面。鲜有人对《西游记》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全面梳理。笔者试图从多个角度对这部经典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做全面性的综述以弥补前人们研究的不足,从而丰富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中的唐僧取经图》,位于敦煌西夏洞窟榆林窟第2、3、29等窟,比小说《西游记》早三百余年。是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唐僧取经图。孙悟空是猴象。可见早在西夏已出现美猴王的雏形。为美猴王“中国说”提供了佐证。它是佛教与世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市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于《西游记》之中,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而影响着其所表达的现实意义。通过《西游记》的历史由来、人物的塑造和构建等方面探询市井文化对作品的这一影响并对作品的主旨进行探索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的主题是道教描述的人类心路历程。其中的佛教经典和佛教人物都是道教化了的,《西游记》中的诸多疑难问题从道教著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和道教常用的符籙、测字方法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是在近代科学主义流行的历史时期步入复兴之路的。近代中国佛教界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有以下一些基本看法:佛教重视科学;佛法不违背科学;佛法可以与科学互补;佛法高于科学;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这些观点反映了佛教与西方一神教的差异,但基于时代的原因,当时的佛教界尚不能认清科学现象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中国佛教接受了科学主义的洗礼未必是坏事,但现代人间佛教还必须从科学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佛教的影响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孟浩然所受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佛教典故、所表现出来的佛教思想观念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和心性情趣上。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本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画审美表现的巨大影响,即禅宗通向审美;禅宗的艺术化倾向;淡泊高远的人画。  相似文献   

15.
《金刚经》是一部中国佛教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经典,所蕴含的丰富的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尤其是诗学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度禅学通过对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策略性迎合,在这一群体中成功传播。进而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禅宗在中国的成功传播揭示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最佳策略是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禅学思想对唐代文学有重要影响,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的俳句亦有影响。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禅学思想在二者中的体现又有所不同:中国文人把儒、释、道三者相结合,创作出中国化的禅诗;而日本对于禅学的吸收更为纯粹,在俳句创作中深深地体现出禅学思想,甚至禅学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河湟洮岷汉人多受藏传佛教影响,在民间社会,丧葬、祭祀活动中常有藏传佛教僧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也借助节庆、法会吸引汉族信众;汉族士人对藏传佛教或持批判态度,或示以宽容,他们的言论行止中亦可循迹藏传佛教对汉人社会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