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乡知识青年是农业战线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劳动力,他们对科技兴农、奔小康、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对回乡知青的实用技术培训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望能更好地开展对回乡知青的培训,使之迈向目标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 为落实省教委部署的今冬开展百万知青培训的“燎原之冬”活动,哈尔滨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广大在乡知识青年利用冬闲季节参加培训。目前,已有十余万知青怀着丰收后的喜悦,陆续步入知青培训的课堂。啥尔滨市、区、县,乡镇广大干部把开展“燎原之冬”活动看作是推进科技兴农的重大步骤,开拓农民教  相似文献   

3.
回乡知青的函授培训余运军由于诸多的原因,当前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回乡知青的技术素质较差.远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培训回乡知青的方式很多,如县、乡成人教育学校开展正规长训、短期培训,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组织自学、互学、举办广播...  相似文献   

4.
加强回乡知青技术培训的三个环节郑明辉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中学生回乡务农。因此,开展回乡知青实用技术培训,是开发农村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近年来,我们把回乡知青的技术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  相似文献   

5.
1968年至1980年间,我国曾掀起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近2000万城镇青年奔赴边疆、农村,成为普通农民。由于地域不同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知青政策的不完善,这一代青年历尽千辛万苦。30年过去了,知青的下一代已经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或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6.
为了巩固和发展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这一新生事物,充分发挥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株洲县黄龙公社于今年上期创办了一所知青业余林业大学。组织知识青年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五·七”光辉道路,既学政治,又学林业科学知识,也学军事体育,使广大知识青年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学到了更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革文学中的知青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开始了知青学的新时代。这种革命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它逐渐取得独立地位,形成规模优势;其次,知识青年作为创作主体走进坛,使其在可能的水平线上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知青生活,以群体的方式为知青学注入活力。革中知青学的繁荣并渐次走向成熟,为80年代知青学的繁荣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流派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千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人在农村的岁月中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涉教经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过程。他们不仅补充了农村师资队伍,而且送来了城市文化,所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是一种双向交流。加上同时期至少有三倍于下乡知青的返乡知青走进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教育资源,有效地降低了农村教育的成本。那时农村的基础教育事实上是发展的,甚至是繁荣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人才储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科技队伍能够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之卿 《老年教育》2014,(6):10-11
1968年12月,我们几千名青年学生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离开了省城济南,前往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令我们终生难忘的知青生活。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知青岁月》主要内容是广西知识青年的青春记忆与历史回眸,知青口述历史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彰显三大特色和成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我省农村开始进入有史以来对科学技术要求最迫切,最普遍的时期。我省各地普遍加强了农村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使全省农民教育进入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以相应的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发展阶段。我省农村知识青年(16至40周岁)数量庞大,占青壮年农民总数的40%左右,人数达270万人。他们思想活跃,是农村一支巨大的潜在智力资源,急待开发。近两年,我省加强了农村知识青年的实用技术教育,但无论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培训质量上,都不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庆安县丰收乡保田村,有四个自然屯,5900亩耕地,1077口人。1984年以前,欠内外债37.6万元,是出了名的穷村。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们注意抓对全村农民的技术教育,特别是近几年在知识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几年来,我们先后办了以水稻为主的农技班39期,培训了569人;举办了木材、米面加工、家电修理等学习班17期培训了224人;同时对在乡的359名知青普遍进行专业培洲。我们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形式,一是办长期班,每年有  相似文献   

13.
知青返城当上小老板 薛明成1957年出生在成都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上初中后不久,他便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到雅安石棉县新民乡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新民乡是个少数民族自治乡,非常偏僻,条件相当艰苦,薛明成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伙子和其他知青都尝尽了苦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汗流浃背的劳动,可吃的却是"老三样":芋头、土豆和泡菜.实在饿得不行,知青中的小伙子们便会偷农民家的东西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的户口由城市迁到了农村。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户口迁移管理,广大知青很难再把户口迁回城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后。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城市户口与市民很多利益粘连,把户口与上山下乡运动捆绑起来,使知识青年丧失了城市人口身份,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抵制,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把户口迁移与上山下乡运动捆绑起来,注定了这场逆城市化潮流而动,大规模地从城市往农村迁徙知识青年的所谓"革命"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运动展开后,中国当代文学就有了许多叙述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叙述知青人生体验的文学作品虽然形式多样,主题不一,但是,从总体上看,基本上都隐含着知青与农民的身份二元对立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 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技术改造和农村智力开发”的指示,哈尔滨市在扫除文盲,基本普及农民初等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把农民教育转移到以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上来。两年来,培训在乡知识青年22万余人次。仅1986年就举办种植、养殖、农机、牧医、化肥、交通等实用技术班1473期,参加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有95300名,占在乡知识青年总数的53.6%。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引导农民走科学致富之路,我们乡的农民教育工作,在扫除文盲基础上转移到在乡知青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35期,先后轮训在乡知识青年3706人、乡村干部和农民4914人、“三户”129人,为发展商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开展在乡知青实用技术培训中,我们突出抓了录音教学、直观教学和信息教学。在录音教学上:我们在推广玉米无土育秧、烤烟生产这两项新技术时,群众感到难度很大,心里没底,  相似文献   

18.
<正> 大力开展以在乡知识青年为重点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木兰县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县”战略目标的一项有力决策。木兰县15——40周岁青壮年64921人,其中知识青年28688人,是青壮年总数的44.3%。木兰县政府决定通过燎原活动,组织10%的在乡知识青年和全体村干部参加长班培训,系统学习一、二本书,使他们掌握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组织90%的农村知识青年和80%的一般青壮年,开展“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二项新的实用技术,为致富开辟一条新门路。为保证各类培训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木兰县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二  相似文献   

19.
<正> 1985年,省政府召开的农民教育电话会议,要求对20%的农村知识青年、基层干部和“两户人员”进行技术培训;1986年冬,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民教育电话会议又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知识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省教委、省科委等七个单位又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在乡知识青年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回顾两年来的贯彻情况,截至1987年1月,全省县、乡(镇)、村三级共举办农、工、商、运、建、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班33,181期,接受短、平、快培训的知识青年共1,057,300人,占全省农村  相似文献   

2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造就了中国社会文化的重大迁徙。作为文化观念形态之一的知青小说深受文化迁徙的影响,上层的审视和下层的归化在知青小说叙事中得到了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