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康乾盛世的扛鼎杠杆》评介张成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明清两朝,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逐渐增长,封建社会已经逐渐走向它的末路。但在清康、乾两代之际,却出现了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康乾盛世”。原因何在?首都师...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虽“生乾嘉极盛时代”却被埋没了120年,文章分析了个中原因:(1)与当时“汉学家”在治学方法观念上的分歧;(2)学术界“求同于己而非欲取济于人”的学术风气;(3)自身性格因素。总之,章学诚没有“用其学术之学术”的技巧,即使是在盛世也只能沉寂无声。章学诚的遭遇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普遍境遇。  相似文献   

3.
"康乾盛世",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康乾盛世",不仅是清代的而且还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时期。地处塞外避暑山庄,它与"康乾盛世"举步相随入列清史、携手并肩同登高峰,最后同步走向下坡路。  相似文献   

4.
所谓"盛世",是相对而言在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盛世""治世""中兴"的朝代。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西汉盛世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大唐盛世包括唐初的"贞观之治"和中期的"开元盛世"。三个盛世都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33-37
"真龙天子"一说的最早文献出处是清代说唱话本《永庆升平全传》。古人之所以将皇帝当作"真龙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皇帝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二)人们喜欢将有本领、有作为的人比作龙。秦朝末年,人们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晚期把专制君主比作龙的习俗,将秦始皇称为"祖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与龙的神秘关系主要发生了三次变化:(一)汉初统治集团编造了刘邦、刘恒父子都是龙种的神话。(二)汉宣帝开始使用带有"龙"字的年号。(三)唐玄宗禁止非皇室人士在丝织品中使用龙纹。皇帝与龙的神秘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崇龙习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从而对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地理学发展趋势和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特点,亟须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的综合创新地理学人才。南京大学以庐山实习为依托,对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庐山模式":(1)坚持"地理学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形成三大分支学科交叉融合的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2)发展体验式学习理论,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实践教学方法;(3)强化考评引导和跟进机制,开辟综合创新一体化培育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融合、自主创新和沟通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盛世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辉煌时期。本文在对其概念及表现特征简要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封建盛世的主体,也是根本动力;皇帝及其统治集团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其在某种程度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作用方向和效果起着决定和促进作用。动力是主导力的基础,动力决定主导力的性质、程度和效果;主导力对动力具有制约作用和能动的反作用。主导力与动力相适应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人才队伍的壮大与学科的发展,旅游地理研究的"学术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基于长期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指出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以学术研究为根基,要以"知识溢出"为目标。围绕"知识溢出",文章论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学术研究、教师与研究者、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未来旅游地理"知识溢出"导向的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康乾盛世的吏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 ,在“盛世”的表象下 ,吏治腐败却十分惊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表象下,史治腐败却十分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建设已经走过了30年,其发展历程令人瞩目,发人深思。大体来说,这30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是它的"黄金"时期,文学批评回到自身,从独断式政治批判转向社会性文化批评,再到审美批评;1990年代,文学批评一度在政治和"商品化"潮流及外来理论、批评等因素的冲击下,迷失自我,陷入困惑和低落中,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在之前发展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趋于平实、稳健,有走向"交流对话、综合创新"的自觉意识。无疑,对30年文学批评的检索、剖析与反思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及意义,而且能够为建构充满学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当下文学批评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体系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质的不同。从家族制度、官僚政治和圣王理想等三个方面对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特质进行诠释,从而也进一步透视了中国封建国家经久不衰、历衰不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以来美国研究在中国受到学者的青睐,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问题在中国美国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美国在冷战后时代国际体系中地位与美国帝国;(2)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美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3)美国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共性与差异。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跨越;它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变;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型。  相似文献   

15.
行政监督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具有稳定封建制度政治结构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台”、“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机构的演变过程,认为应当加强对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借鉴其得失,以期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及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其核心是群体的价值取向。近代中国由于经历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和野蛮的外国侵略的苦难历程,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传统文化被扭曲和破坏。当代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有必要进行重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明代政治发展的特点作了分析,认为考察明代政治发展进程,必须将其置于14至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历史背景之上。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由领先于世界走向落后,明代政治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8.
李慧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4):112-114
唐朝之于整个封建社会犹如一颗皇冠上的明珠,耀眼夺目,以其博大精深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而宋朝,因其诸多鲜明的标志性转折彪炳中国文化史册,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承先启后的巨大影响。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谈到11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一些日本学者与西方汉学家,都把宋代称为一次“复兴”和“一次商业革命”。本文拟从社会之基础——经济落笔,而以土地政策和商品经济观念为剖面,希能从中透视出唐宋两朝经济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