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传播媒介及传播环境日渐复杂的今天,"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已经泛滥成为传播学中的普遍现象。在传播学的视域下,用它来解读《中国好歌曲》,不仅能清晰地解读出《中国好歌曲》的成功之处,还能借此来反思这一现象带来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各位学界同仁:大家好!近日鄙人很荣幸受《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邀请担任"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栏目的主持人,并全程负责组稿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了更好地组稿,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约稿。华夏传播研究是传播学中国化的重要方向,是本土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以打造传播学"中华学派"为旨趣的华夏传播研究也日益成为传播学科学术研究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样貌复杂敏感,给中国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以此为背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因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逐渐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本研究以跨文化传播学对"文化"内涵的定义为框架,从文化态度、文化内容和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以中国影视传媒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实践的海外传播效果,重点在于总结和阐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与多学科融合的双重语境下,中国传播学面临自主性危机.如何结合本土语境,走出危机,建构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自主范式成为当务之急,其根本则依赖于中国学人的哲学思维元范式的转换.在中国传播学自主性建设过程中,已产生一种中国原创理论研究范式--"生态范式".当前,围绕新兴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聚集了一批老中青的传播学专家、学者,中国传播学"生态学派"呼之欲出,其具备的原创性、独特性和本土性,为我们走出中国传播学自主性危机提供了一条可选路径.因此,中国传播学自主范式建构的理想图景,当以中国学理的提炼、中国学人的崛起和中国学派的形成作为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曾玉佩 《英语广场》2024,(10):15-18
《话说中国节》是由中国日报网出品的12集双语科普系列视频,一集时长四分钟左右,以图像、音乐、语言等载体,向中西方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大众碎片化的观剧心理,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传播学是由翻译学与传播学融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能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在翻译传播学视域下分析并总结《话说中国节》字幕翻译方法,探讨宣传短片字幕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政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邵培仁在主编《经济传播学》之后编的又一部力作,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第一部研究政治信息传播过程及规律的专著。通读这部装精良的新著,读者不难品味出该书的三大特点: 其一,它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以往的传播学研究大多局于新闻传播和个别政治传播现象,难以超越传统的理论框架和传播模式,视野狭窄,钻探不深,而《政治传播学》则把研究取向和焦点确定为政治领域内的信息传播现象,并在充分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照古今中外的丰富资料,以政治传播的过程为经,以各种政治传播的要素为纬,立体地多层面地全景式地勾画和揭示了政治传播学的构成、历史、现状和趋势,从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呈现繁荣局面。其中,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深受越南人民欢迎。笔者将以跨文化传播学和网络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回溯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历史,结合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转变,以《延禧攻略》为例,具体分析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现状与热播的原因,并提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有效策略,以期助力中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曹萌教授运用这组关系实现了他多年的学术理想。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4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理背景与学科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专业化拓展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传播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也在拓展,语文教育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我们不但学习语言与文学艺术,而且在语文教育中也应该注意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修养与传播,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运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自主学习,关爱生命,充分发展,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撞击,因此,探索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与途径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人文教育主题转换的考察,提出当前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主题是要培养人的关心能力、思考问题及辨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中必须具备人文素质,大学语文在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上得天独厚,本文就大学语文在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内容,尤其是亲情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亲情教育为载体,构建人文教育的平台,充分提高和充实语文教育的内涵,完善和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和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人文性的渗透,要求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广博而又丰腴的传统文化契合,让其展现出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魅力。文章从研读教材挖掘文化的内涵、晨读晚诵感受文化的美好、主动创作触摸文化的灵魂三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虽然当今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科学的价值已为更多的人所承认,但是相对应的科学教育却大多仍停留在对科学现成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那种深沉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应当提倡一种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传统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传统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发展及其与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辨析得出,新人文主义教育观更多的强调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不仅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科学教育的全面超越,而且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内在统一,并由此开辟了人类理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人教育是培养学生人素质的教育,包括人知识的学习和人精神的培养,新经济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是人扣科学的共同发展。中学物理除具有自身工具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丰富的人价值,表现在扣谐统一的美感、理智性情感、道德感、集体协作精神扣平等开放精神以及辨证唯物观等,加强中学物理人教育应提倡开放式教学模式,把物理教育同物理历史世界、生活世界、科学研究世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受新旧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以及科学至上主义的影响,人文精神日渐失落,导致个体的人逐渐失去其成其为“人”的精神价值,社会也日益出现道德危机。中华民族迫切需要重建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再次凸显。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将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树立生命教育观;要建设一支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标准的人本性。新教育承担着重建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Humanistic medicine,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synthesizes knowledge concerning medical philosophy, medical ethics, medical law, medical history, medical sociology, medical logic,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n Mainland China,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humanistic medicine, as evidenced by doctoral education programs being carried out at Shandong University,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Constructing the discipline of humanistic medicine involves team building, academic research, academic activities, academic journals, and personnel culti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medicine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characterized by systematic planning, standard teaching arrangements, intensified clinical practice, and a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advanced talent.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其人文素质,有必要在《纲要》课的教学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与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