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锋 《生态文化》2006,(2):4-4,8
这个题目是编辑约稿时定的。乍一看去,回答这个题目很简单。我前年夏天看了著名作家张平的中篇小说《凶犯》,当时就对张平手术刀似的解剖农村现实关系的深刻性和力度感到震惊。在小说里,狗子不是英雄,但他为了守护一个护林员起码的良知和责任,而被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推向绝境。阅后令人掩卷长叹。在我们这个拍电影团队的一次论证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题材,大家一致叫好。这样,《天狗》很快就上马了。从“买”下张平的小说,到完成剧本改编,到剧组成立,用了约五个月的时间,《天狗》就开拍了。一个决策一定是有某些动机作支撑的。从一个电影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富大龙(男主角李天狗的饰演者):《天狗》的故事核心,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坚守。孤独感是我演好李天狗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点。主人公李天狗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几十个战友的阵亡,可以说,他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退伍回到地方,他不会再想当英雄,只希望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做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作为一名战士的素质、品德和责任感使他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朱媛媛(女主角桃花的饰演者):很多人认为饰演桃花这个角色是一种“自毁”形象,但之所以接演桃花这个角色,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为这个故事所感动。我愿意用我塑造…  相似文献   

3.
《天狗》是贾平凹在20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一部中篇小说,他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示了丹江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底层人民的生存面貌,深刻揭示了"崇高"人性的本质。本文主要探讨《天狗》展示的乡土世界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4.
尹鸿 《生态文化》2006,(2):10-1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娱乐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主功能。但是,在中国,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状态的特殊性,使我们的电影必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必然会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实际上,中国电影的社会责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失了,这种缺失不完全因为电影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电影生存环境,使电影很难去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即便表达了也很难被观众接受和认可。因此,今天我们看到《天狗》这样的电影出现,会觉得有一种欣慰,至少它恢复了电影应该有的一种责任、一种现实主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部以护林员为主要角色,描写护林员李天狗与黑恶愚昧势力坚决斗争、用生命和鲜血守护国有山林的主旋律影片《天狗》,由于主题突出、故事情节曲折感人、具有广泛的宣传教育意义,在刚刚闭幕的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故事片奖,成为本次电影节的最大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东宇影视有限公司、北京李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国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主旋律影片《天狗》,继在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后,近日又在刚刚闭幕的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捧得评委会大奖,并且成为本届国际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2006,(1):F0002-F0002
影片描写了护林员李天狗与黑恶愚昧势力坚决斗争,用生命和鲜血守护国有山林的故事,刻骨铭心地反映了以李天狗为代表的新时期务林人保卫国家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韩浩月 《文化博览》2006,(10):54-55
这是一部颇富寓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些另类的地下电影。灯光暗下,帷幕拉开,看到银幕上出现山村场景,耳边响起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时,我忽然有了点不适应:觉得在这个周末下着小雨的夜晚,在安静舒适的放映厅里,看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多少有点不合时宜,我那被欧美类型片和国产地下电影培养出来的审美,在这个时刻突然显得有些矫情。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得上好电影?未及思索这个问题,我平心静气地沉浸在了影片之中。  相似文献   

9.
富大龙(男主角李天狗的饰演者):《天狗》的故事核心,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坚守。孤独感是我演好李天狗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点。主人公李天狗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几十个战友的阵亡,可以说,他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退伍回到地方,他不会再想当英雄,只希望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做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作为一名战士的素质、品德和责任感使他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两部《狄仁杰》系列电影,糅合了古装、宫廷、侦探、武侠和玄幻元素,成就了近10亿的票房,也成为徐克"北上"以来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从魔幻大片背景出发,就类型、剧情、人物和内涵四个角度,比较探讨两部电影的特色、优长与缺憾。  相似文献   

11.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电影《活着》由余华的同名小说《活着》改编而来,笔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电影《活着》中不同人物的言语应用,借助社会学知识考察电影中不同人物言语应用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阶级地位等因素,以及电影中不同人物在不同政治背景、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下的言语适应。这种多方位的研究视角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社会各因素与人们言语应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借助电影的巨大威力,刘三姐、阿诗玛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艺术形象迅速走进大众并为人们所喜爱。电影向人们呈现出了勤劳善良、爱憎分明、聪明智慧、追求爱情的刘三姐《刘三姐》和《阿诗玛》分别形象,以及勤劳多才、勇敢坚强、忠贞不渝的阿诗玛形象。  相似文献   

14.
2015年的国产喜剧惊喜不断,不管是徐峥导演的《港囧》,还是阎非、彭大魔导演的《夏洛特烦恼》,都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两部电影共同创造了最热"国庆档",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趋同性使人们不可避免地将二者进行对比。本文力图通过对两部电影故事内核、叙事方式、情怀打造等三个方面的比较,探究原本不被人看好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获得成功的原因,探究其中隐喻的国产喜剧的转向,寻找两部电影中值得日后国产喜剧创作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今春,根据世界文豪维克多·雨果原著改拍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人都是《悲惨世界》的拥趸。今年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由导演汤姆·霍伯执导,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等大牌明星主演的音乐剧电影,荣获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及最佳化妆三项大奖。电影手法与音乐剧水乳交融、史诗气势与优美细腻完美结合,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它成为一种符合新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的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中旬的一天,著名黄梅戏音乐片导演胡连翠女士打电话对我说:“由安徽著名剧作家金芝,根据柔石小说《早春二月》改篇的六集黄梅戏音乐片《二月》正在物色演员,剧中文嫂一角有意请我出演,让我马上赶到合肥看剧本。我放下电话,眼前出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上官云珠、谢芳在电影《早春二月》中的形象,我能演好文嫂吗?能达到上官老师的艺术境界吗?一个演员本能的好胜心战胜了一切,直觉告诉我,机会来了,我愿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的焦点和症结在"文化"层面,文化殖民是后殖民主义重要的一部分,《阿凡达》就是典型的"文化殖民"隐喻。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阿凡达》电影名称的文化殖民隐喻以及电影叙事情节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影射,借此来揭示电影《阿凡达》全球惊人票房迷雾后全球文化输出的本质,并希望能够启发国内电影界以民族电影为创作主题,确立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进而促使全球化向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作家严歌苓执笔、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一经上映就引起了热议。《芳华》是一部回忆性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在革命年代刘峰、何小萍及文工团众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充满了人文气息。从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芳华》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由中国青年戏剧导演徐昂执导的电影《十二公民》,由于其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改编和实力派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完美塑造,该影片不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同时也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的本土化、人物设置的本土化、群像演绎与人物塑造的性格化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十二公民》的成功改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从现代语境下美国华裔面临的中美文化的冲突与和解、现实与电影交织的后现代喜剧创作、在华语电影史上的突破和贡献三个层面探讨华裔电影《别告诉她》的主题、类型和现实意涵。在中美文化并置的基础上,通过荒诞喜剧的形式表现美国华裔面对中西文化碰撞时的超越与自我和解,《别告诉她》在华裔电影史上具有一定的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