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晶 《华夏文化》2021,(4):38-42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一书将所收的9353个正文根据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分成540部,按照"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纂思路和"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基本原则,将其构成一个完整且封闭的分部系统.但是《说文》系统的归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如纯表意字、亦声字和多形形声字,它们究竟随哪个义符进行归部,许慎并没有进行说明,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相似文献   

3.
晚清新名词的引入是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现代转型的重大事件。它表明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的程度,也表明了其时语言文字发展的现实情况与水平。在众多反对声中,新名词的使用逐渐获得合法性,代表了近代以来文言的浅近化发展方向,改变了中国既有书面语体系的面貌,是五四现代白话文产生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印度教经中有这样一段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它说的就是世界最大、最名、最古老的钻石之:科一依一诺尔钻石,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今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隆重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人们目睹了光芒四射的“光明之山”  相似文献   

5.
喜剧与面具     
陈钢 《华夏文化》2008,(3):43-44
在中外文学史上,喜剧总和面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早在《诗学》第五章指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表意性质。在原始祭祀仪式中,面具是巫术的法器,造型的手段,神灵的象征,图腾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怪圈中的日本"艺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健 《世界文化》2002,(2):24-25
艺妓,是日本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人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怀有某种才艺的妓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她们的技艺用很多年才学成,并终生去完善它。艺妓们确实能歌善舞,她们也陪酒卖笑,但不卖身。艺妓涂白的粉脸和华丽的和服,被尊崇为日本传统化的终极象征和女子无法言喻的神秘。  相似文献   

7.
音乐史上的"雅"与"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高雅,避免庸俗,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雅和俗的本意及其历史演变,不少朋友不太清楚,由此而导致了不少误解。就拿音乐来说,人们一般都知道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之分,但却不知道它的来历,难免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伦理、社会和美学的内涵,代表了中国人超凡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建于1977年,占地200多公顷的电影拍摄基地——孟买电影城位于该市市郊,它是印度国产片的一流外景地,因孟买的英名字以字母B开头,印度人习惯将孟买的电影城叫做“宝莱坞”。事实上,印度电影业近年来也有直逼“好莱坞”的强劲发展势头,光“宝莱坞”每年生产的影片就近800部,2001年全国的电影出口收入高达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正"兰多诺蒂卡"(Randonautica)是后疫情时期最流行的应用软件之一,它将用户遣往地图上的随机地点,为他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什么人们痴迷于这种新的娱乐方式?这其中量子理论和感伤主义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它打开的是怎样一个新世界?12020年5月17日,密歇根州一个年轻小伙子到墓地去,结果发现了一块写有他自己名字的墓碑。  相似文献   

11.
夏德峰 《寻根》2004,(1):30-38
客家,是在中国古代北方汉民族大举南迁的宏大背景下产生的。汉民族南下定居,并融合部分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步形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汉民系。所谓“客家”,原义为北人南迁侨居异乡,相对于当地土人而言,被称为客人,后世代沿袭,成为固定称谓。  相似文献   

12.
采诗 《寻根》2007,(6):102-105
孩子出生之后,总要有人为之命名。那么谁最适合为孩子取名呢?或者说,中国传统的命名习俗,一般是由谁来充当这个角色而最具有权威呢?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大概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最不堪回首的一個世紀.我們的文化體系在此前的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幾乎還從來沒有受到如此强烈的來自知識分子内部的懷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4.
周梦伟 《寻根》2022,(1):48-50
一 烟花、爆竹统称"花炮".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重要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早在唐代,湖南民间就有除夕守岁、放爆竹的习俗.唐朝诗人张说《岳州守岁》曰:"桃符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该篇描写岳州人在除夕守岁之时,用贴春联、放爆竹驱邪避恶.湖南大部分府志、县志的风俗部分,关于花炮民俗记载集中在除夕、元旦等传统佳节.长沙府"...  相似文献   

15.
<正>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Yi People,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China, are diverse and unique in style and type. A typical  相似文献   

16.
马玉臣 《寻根》2011,(2):31-35
宋代节日很多,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至卷十、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一至卷六和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五至卷四十等,对宋代的岁时节令及民俗活动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李海珉 《寻根》2006,(5):92-9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少民俗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将已经消失的吴地婚俗,向读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畲族起源与风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金 《寻根》2004,(5):58-64
“畲”字来历甚古。唐刘禹锡《竹枝词》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宋范成大《劳畲耕》道:“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畲族的“畲”字原是“火种田”的意思,早先用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这样勤劳的人民,被称为“畲民”。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居福建、江西、浙江。传说畲族始祖是盘瓠。盘瓠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后,生下第一个孩子跟父姓盘,叫盘自能;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放在篮子里养,就姓蓝,叫蓝光辉;第三个孩子生下时,天上响雷,就姓雷,叫雷巨 ;第四个孩子生下时,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黄细嘉 《寻根》2005,(6):22-26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过年的仪式     
周游 《寻根》2020,(1):132-137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这首民谣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往昔的年俗和年味。如今好日子,天天像过年,但是没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感觉,就是没有“年味”。为什么?窃以为,这是因为我们过年已经没有仪式感了,或者说我们已经忘却了过年的那些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