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摧毁了以追求大写"真理"和大写"善"为己任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而且也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和哲学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即把所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统一起来的包括人在内的文化观。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它不仅给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美国学术争论的范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具有其它媒体文化所不同的特点.它为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含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具有文化性与哲学性,文化性是它的基础。文化哲学的文化性体现于它在文化视阈下,文化程序的纵向展开的可能性,也就是文化的发生、发展和文化成果。在文化性与哲学性的不同维度的对话中,文化哲学达到了合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类即将进入的“第二轴心期时代”,莱布尼茨的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莱布尼茨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调和与综合的哲学家。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文化是个多样性的整体,文化的他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知识与科学是文化统一的有力杠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它是欧洲文化的对手而非克星。因此,应当宽容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文化各方不应是以哪一方压倒另一方而结束,而是通过各种力量的合理分配实现统一。人类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过程,前定和谐、多样性统一和最终完满是文化融合的基本环节。多样性统一的文化观念源于莱布尼茨一向的哲学主张。欧洲文化传统及当时的社会形势为莱布尼茨提供了思想的温床。个人的独特经历和学术趣味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提供了个案基础。作为莱布尼茨本体论基石的单子范畴,除了自然属性外,也具有伦理和文化属性。由单子所构成的多样性统一的世界,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的建构奠定了系统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天,全球的一体化更需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应学会像莱布尼茨那样对待他者文化,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对莱布尼茨的文化理想作出自己的回应。为了继续前进,“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我们至少应有莱布尼茨那样的洞见、胸怀和信念。  相似文献   

5.
哲学负有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责任。我们的哲学不能不关心重视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不能不就文化的传统和走向问题做必要的理论批判。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热”已成为潮流的今天,更需要对它有哲学深度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寒夜》具有多重的思想意蕴,值得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方面提出了多角度的解读方式:传统的社会学的解读方式往往从人们的经济来源、政治地位、生活状况去考察社会的公正性。它关注的是人物的生活处境和状况;文化学的解读方式则从不同群体的人们所具有的不同文化背景强化其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独特思想观念。心理学的解读方式从社会的传统文化习惯出发,阐释了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哲学的解读方式从哲学的高度透过一个个形象的命运来揭示人生、社会、人性的道理。总之,《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厚意蕴的文学巨著,随着人们思想认识和社会的变化发展,它的阅读空间将会不断地拓展。  相似文献   

7.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周易》这部中华文化元典最早从理论形态孕育着龙的观念和哲学。龙文化贯穿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它能保持长久魅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大基本内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交和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和多元一体的民族观。龙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衍生发展,我们可以赋予龙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积极传承和弘扬龙文化,让世界其他民族更好地了解龙文化博大精深的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材建设的后现代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颢 《教育探索》2007,(3):15-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材也越来越背离其本来面目,日益功利化、市场化.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所具有的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的特点,为我们审视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缺失,回归教育、教材的真实本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全新视角,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对我们当前的高校教材建设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需要是它产生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尽管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源起和思想材料在形成过程中更多、更直接地来自马列主义,尽管它不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产物,但仔细研究我们便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气质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之问的历史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人们是这样形容《渴望》感人之深的:“无法统计人们用多少吨语言去谈论她,用多少吨泪水去浇灌她……”一部演凡人凡事的电视剧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轰动效应呢?这是由于“它是整个民族灵魂的快照”,它好在“有咱中国味”,“它所褒奖的精神与人民大众追求善良纯真、倡导克己为人这一民族价值取向相契合”。这三种评论,都道出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中的传统文化特征。笔者拟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什么?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从古至今所形成,既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扬弃变化,而又具有延续性、群体认同性、潜意识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伦理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就是衣食住行中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但无论传统文化的涵盖多么广,其核心或者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思想观念及伦理哲学。这种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伦理哲学是时代的精髓,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网络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文化逻辑的内在契合性。体现出非中心化、平面化、复制性等后现代特征。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取向的技术哲学为当代学习环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一条方法论上的新路向。它是以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的关系为本体,揭示人、技术与文化的本质联系。以此审视学习环境研究,可以看到其存在着突出学习环境的技术性、较少关注学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内在关联,以及学习环境的"教育内容知识"缺失等问题。形成文化研究视角,进而形成"人—技术—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意识,并使用"贯一设计"方法,是当代学习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内涵的研究,或突出网络的技术变革和特点,或强调文化的属性转型和特性。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冯天瑜等人提出的文化四层次说,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次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思索,力图从新的视角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助力人们更好地驾驭网络。  相似文献   

15.
甘永霞 《成才之路》2021,(11):32-33
网络教研是当今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径,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以教兴研、以研促教。文章从网络教研的内涵与必要性入手,对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具体策略进行阐述,以期推动网络教研在教师专业学习中的常态化、实效化,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繁荣。尤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的音乐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直接而重要的精神动力。通过音乐文化的学科化研究,能使我们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音乐文化资源,借鉴音乐文化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成果,探索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实践模式,梳理音乐与各种文化之关系,完善与创新音乐文化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全新的文化视觉和哲学思辨。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种关系的和谐,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视域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不仅仅是构建“客家学”的需要,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回应,更是对文化人类学中族群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升华。从实践层面看客家文化的本身,无论是客家文化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客家人的自然崇拜,都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思想,无不彰显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对其生态维度的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客家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中树立生态意识.使自然与人文达到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资本生成理论的研究,大体是从社会历史和经济学哲学两个角度进行的。从社会历史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研究,客观展现了资本生成的历史过程,资本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经济学哲学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研究,认为资本具有双重的经济学和哲学品质。但仅从这两个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理解还是不够的,资本生成同时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深深扎根于近代哲学之中,是人类理性实现自身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quire into today's social pathologies, i.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society. In a dialogue with Axel Honneth, the article asserts that a shift has occurred in individualization, a shift that implie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social pathologies: Social pathologies no longer derive from social barriers inhibiting self-realization but from self-realization itself. As a consequenc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ather than sociology, appears to be the relevant field of study. The article develops a social-analytical perspective on 'sickness in self-Bildung', which is conceived as a 'refusal to transcend oneself into sociality', and offers interpretations of present pathologies such as depression, anorexia, populist freedom of speech, and demonic rage.  相似文献   

20.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哲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解释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的本土心理学有意识地强化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差异,凸显了它们的边界,以“本土”的名义进行研究,这是一种二分式的研究,缺乏现实性与真实性。在解释学视野中,本土心理学有意模糊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界限,以“现实”的名义进行研究,打破了二分式的研究模式,突出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