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2.
据《辽沈晚报》消息 ,孩子长大了 ,因为各种原因 ,和家长的沟通也越来越难了。那么 ,当孩子在遇到挫折或心理障碍却不想和家长交流时 ,怎么办呢?赶紧去找个有经验的教师同孩子聊一聊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最近在大连 ,家长给孩子请教师“陪聊”越来越流行了。一位姓张的“陪聊”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请教师“陪聊”兴起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现在的家长不仅仅要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了 ,更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 ,有时孩子心里有小疙瘩时 ,家长又力不从心 ,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既精通教学又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名师身上了…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4.
吴丹  李梅 《湖北教育》2011,(8):50-50
一年级新生刚开学时,总会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教师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新同学,隐隐约约听见一阵哭声,一探头,看见一位家长和孩子在教室门口拉拉扯扯,孩子一个劲地哭,家长好不容易把孩子劝进教室,转身走了,孩子却哭得更厉害了;教学楼旁是热闹非凡的街道:不时传来乐曲声,一位小男孩整节课都在侧耳倾听,睁大眼睛望着窗外,有时甚至跟着...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7.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5,(8):13-14
记者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中心小学遇到了洪灾幸存者——四年级一班学生张东洋。他因身体不舒服,没有去镇中学的临时教室上课。面对很多记者叔叔阿姨的询问,小男孩勇敢地说:“放学时下雨了,有一个学生家长来告诉老师,让我们快走,可老师说,下雨了,出去会挨浇,不让我们出去,那个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拽走了。”据说,老师当时还布置了一篇作文《今天下雨了》。  相似文献   

9.
教师向来是一个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业,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但是当你听到别人说某某老师是个“骗子”,特别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时,这个老师就要考虑了,孩子何出此言?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毛毛小朋友是这个周刚来我们班的孩子,对班里的老师和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天早晨来的时候总是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家长也只能简单说几句话之后就走,怕孩子再继续“缠”着。之后,我耐心地陪着孩子,孩子提的要求我也尽量满足,而她每次都要提的一条就是“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接我。”我也赶快答应,并且拿出…  相似文献   

10.
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祖父母或亲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很少抽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有的家长外出打工。直接寄钱给学生租房住,不给班主任留电话号码,他们的孩子几天不到教室老师也无法与其联系,造成管理失控。这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教育,要么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出现对立情绪;或敬而远之,或当面顶撞。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描述]曾经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平时家长布置孩子多做些练习,孩子就和家长讲条件;家庭作业书写马虎,家长要求重写时,学生不愿意写;自己的学习用品、房间不愿收拾,丢三落四……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请求老师帮忙多提醒,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作为语文科教师,我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动手及实践能力差。而他们偏偏对自己又特别缺乏认识,以致形成了坏习惯。[原因分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行为、性格特点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果缺乏及时有针对性地引导、监督和帮助,自然就难…  相似文献   

12.
开学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刚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年级教室。望着宽敞明亮的教室、铮明瓦亮的桌椅、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像刚放飞的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唱个不停。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似乎更加高兴。这家长啊,不光爸爸妈妈,还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三亲六故,把教室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一会儿围着教室转一圈,一会儿帮孩子整理一下书包,还有的家长已经互相攀谈开了。更多的家长围到了讲台前,向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说“我孩子太老实”的,有说“孩子太调皮”的,有说“我孩子岁数小”的,有说…  相似文献   

13.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4.
当孩子不肯吃饭、洗脸或对人没礼貌时,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去幼儿园告诉你们老师!”这样做,有时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际上只有弊端而无好处。其一,家长在无意中歪曲了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怕的,孩子感情上受到压抑,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其二,使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其三,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就难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类似这种恐吓孩子的还有“让公安局叔叔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小学教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倒悬的利剑. 对此,一些家长还振振有词——只是想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老师的教学方式等,防止孩子在校被“坏老师”或“坏孩子”欺负.虽然家长有权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孩子的在校情况,但却无权监听老师的一言一行,因为老师也有自己的隐私.这种不信任、不尊重,甚至抱着敌对找茬的行为只能让老师产生抗拒心理,伤害老师的尊严,加重老师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孩子感觉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四、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  相似文献   

17.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8.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9.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20.
在忙碌的养育中,转眼间孩子已步入社会将要成家立业了。当年看着他走进教室的背影,心想:教师的儿子成优秀生是没问题的。但在孩子成长中,我也和别的家长一样,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听话”,一时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只有一个童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想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以下是我多年来悟出的一点数育体会.供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