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和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对民事行为能力残缺的补充。监护制度创立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中,虽对我国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保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法通则》内容过于简单、抽象,监护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这既不利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更好的实现监护制度的目的,文章分析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基本保护制度,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花朵"能否健康成长。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这些问题也触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且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监护制度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亲权与监护划分不清;监护种类和体系混乱;缺乏监督制度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大量缺陷的监护制度日益无法满足保护未成年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监护制度,是网络空间性质的使然、未成年人特质的必然、人权保障的应然。然而,网络的安全正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问题的法律追问,是网络监护人的缺位、法律制度的缺陷、责任落实的缺失。因此,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的国家、社会、家庭网络监护法律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监护是对特殊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与保护。监护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通过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对特定的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能力补充,监督、保护其人身、财产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我国的监护立法采取的是广义的监护立法方式,即不区分亲权和监护,统一用监护称呼之,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我国立法将监护责任的归责原则由单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向多元的区别主义的归责原则体系,即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已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需要,亟待完善。完善现有国家监护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将单位、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转变为未成年人国家监护的协调组织;扩大享受国家监护的未成年人群体范围;对不适当监护人监护权的撤销、制裁问题上,相关法律法规应修改被动、消极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经运行了二十多年,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使未成年人监护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私域性、家庭性、亲属性水平上,社会化、公法化层次低。与之相对应的监护监督制度也几乎是一片空白,无法约束监护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托孤是中国古代相沿已久的民间习惯,它调整的是未成年子孙的人身照顾和家产管理问题。从传世的11件托孤遗嘱来看,具有较为固定的内容和操作程序。监护是基于权利保护而对被监护人行为能力补充效果的一种法律制度。托孤与监护的差异,意味着不同的伦常观念和社会结构。因此,澄清托孤习惯在传统社会的原貌,梳理近代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对托孤习惯的立法改造,对理解家产制视野下的托孤习惯以及近代西方法移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法通则》中没有设立完整意义上的亲权制度,而是将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人身及财产上的监护保护置于监护制度的调整范围,在立法上混淆了监护和亲权两种法律制度。由于社会经济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现行监护制度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尽快地修改现行的监护法,合理明确地立法是完善监护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取暖致死的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激烈探讨,也将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法律问题上.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在监护人主体、法定义务、委托制度和法律责任上的立法缺陷,我国应从立法上明确家庭和国家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主体,细化并落实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完善现有的监护制度,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