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时,抓住文中很不起眼的一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教师问:“这部分有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时,抓住文中很不起眼的一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教师问:“这部分有多余的话吗?如果是你,  相似文献   

3.
《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教学片段:师:我们来看第6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相似文献   

4.
忧思 :探究理性化在《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之后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 ,探究之风便时兴起来。只要有问题存在 ,教师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片断实录 :(教师正在引导学生探究《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 :同学们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 :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师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学生读、画、找)生 :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时。师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生1 :我是从这儿读懂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不见诸…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实录(课前 ,学生欣赏电视连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谈感受。 )师 :今天 ,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进《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枝箭 ,并立下军令状 ,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一学生答 ,齐读。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猜一猜是什么 ?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 ?生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肯定会在3天内造好十万枝箭 ?生 :当时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计策 ?师 :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接下去分四人小组读一读 ,划一划 ,议一议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计策 ?你从课文中哪…  相似文献   

6.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记忆犹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故意刁难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支。没想到诸葛亮却真的立下了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周瑜于是藏起铁器及工匠,而诸葛亮竟然不用造箭的材料,只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和草束。大家知道,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绝不可能,可诸葛亮接连两天不见动静,剩下一天如何完成?这一连串的悬念真让人心情紧张和期待。小说这样安排,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军中缺箭,命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二三天就可以做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命令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  相似文献   

8.
张颖 《语文学习》2023,(1):14-16
<正>学生梳理完《出师表》的字词注释和文章脉络后,我以文章中最后一句作为思维的撬动点,引导学生重新咀嚼文本,领悟诸葛亮的老臣心。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不知所言”是什么意思?生:“不知所云”是指不知道说了什么,形容一个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师:刚才同学解释的是“不知所云”的意思。这个常用的四字词,恰好就出自《出师表》的“不知所言”一句。不过,诸葛亮是否真的如同学所说的那样语言混乱、语无伦次呢?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冗长的文本无从下手而感到苦恼,学生也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无法很好地整合文本信息造成理解偏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把握住文本的主线进行有序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抓住关键信息,依托于此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一、什么是依托关键整合信息策略?依托关键整合信息策略是在整合信息这一学习过程中,以一个关键点为抓手,研究好关键的词、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文本则是学习的客体。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实际上,有些“谈话”学生听不懂,有些则短时间内懂得不多、悟得不深;还有些是学生一时不愿听。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教师既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又应对文本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有时需借助参考资料),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文本内容的精髓、表达的妙处介绍给学生,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师生对话,充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媒介,起到穿针引线和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怎样正确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不走样不变味并非易事,正确解读是个前提。课程标准面世至今已三年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如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指导等偏向,都与没有正确解读有关。正确解读要抓住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叫“独特体验”,另一个是什么叫对独特体验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构建。由于学…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落地途径的探索,深度学习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入,而"深度学习"也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应试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缺乏深度解读,更多地形成了到文本中找问题答案的模式。显然,我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文本解读。那有深度的文本解读又应当是什么样子呢?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笔者对这一问题尝试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一、目的启发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的,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二、悬念启发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使学生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这是启发式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中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已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考试型的学生还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已经毋庸置疑,当务之急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单纯的积累知识转变到在思考中掌握知以。“合作式”教学方法的提出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群体智慧的重要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考试型的学生还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已经毋庸置疑,当务之急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单纯的积累知识转变到在思考中掌握知以。“合作式”教学方法的提出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对话教学是现在教育界一个比较时尚的话题,俨然已成为我们实施课程改革的一种主流形式。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教学要进行多重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等等,诸多对话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效的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是促进学生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来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呢?一、与文本对话,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与文本对话是一种学生完全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它需要学生有充足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三迎考复习中,学生常会在阅读中急躁地只看到题目而不见文本,出现一些不该有的低级错误。把握文本标题,清晰梳理文本结构,注意语境,这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对读懂文本,明晰文本"写什么"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课文解读应当是理解学生的世界,只有知道学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文。其次,还应当知道文本的世界,只有知道文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读懂课文、看懂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世界的过程。任何对课文的解读,本质上都是指向“语用”的,这是一个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就能打开语文学习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20.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