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的缘起与简况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近年来其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就读的比例明显增加。城市为这些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和人文资源,市民文明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相关素养,也成为滋养随迁子女成长  相似文献   

2.
部委     
《教育》2011,(10):12-12
教育部:不得因拆迁致随迁子女失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  相似文献   

3.
信息     
国内全国教育部强调:不能因学校撤并致随迁子女失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前不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要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积极扩大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随迁老人是指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为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原来的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适应异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处理好家庭产生的矛盾,成为随迁老人在新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迁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属于边缘群体,他们面临很多困难,却很无措,子女要多人沟通、多关心他们,社会要关注和关怀随迁老人。  相似文献   

6.
进城务工人员的举家迁移所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困难的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义务教育事业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政府在过去十余年间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过多种政策方案,取得可喜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结合对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以及随迁子女家长的调研,近年来相关政策在制定、执行、实施效果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如政策执行困难、公办学校容纳能力有限、教育事业人力资源紧缺、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随迁子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转变观念,逐步打破各类"入学门槛";二是改革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社会支持系统;四是开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五是施行随迁子女家长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4年,我区共投入2.53亿元,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的城市学校(含民办学校)进行奖补,免除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的学杂费,并严禁学校加收借读费及相关手续费。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外省户籍学籍迁入人员在广西参加升学考试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4所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适应性水平整体偏低,表现为学习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和学习满意度低、学校归属感弱、家庭支持度不足、与同伴和教师难以深入交流等特征。只有通过随迁子女家庭、就读学校、教师、政府和社区五方协同合作,才能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呈现五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向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集中: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入学规模日趋庞大;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开始进入高中阶段: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城市学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出地农村、乡镇校舍闲置大幅增加。各级政府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建议提前规划中小城市教育布局,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中小城市。缓减大城市人口压力;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城市管理中实施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试点,也可探索实施异地中考和高考:因地制宜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同时,强调流出地政府要科学预测适龄人口、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学校规模效益,利用闲置校舍发展学前教育,避免教育浪费。  相似文献   

10.
部委     
《教育》2011,(28):12
教育部:不得因拆迁致随迁子女失学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针对不同状态和问题的指导策略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总结出了小学高、中、低年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状态。在此基础上,每一学期,我们都组织若干次校内和对外的现场研讨,其内容包括活动现场参与、现场研讨、经验交流、问题聚焦、拓展重建等。通过研讨,进一步清晰随迁子女的成  相似文献   

12.
李文 《辽宁教育》2014,(1):9-1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大量随迁子女能否适应城市生活、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随迁子女普遍具有流动频繁、基础薄弱、对学习不自信、胆小内向等特点。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呢?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衍生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城市学校上学的现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上学有些是被动选择的结果,有些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适应城市学校大体上经历了角色转变期、角色感知期、角色同化期等演进阶段.而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学习成绩及在学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随迁子女,一个"特殊"的城市生活群体,身在城市,心在乡村。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随父辈被动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中一个独特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境遇,牵动着城市的心脏。虽然流入地城市努力张开怀抱接纳这些孩子,但与逐年增长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以流入地为主,多举措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让他们早日全面享受同城待遇,成为地方两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我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中就学呈现出符合条件的学生数量有限、进入普通高中就学比例不高的趋势。从政策实施成效看,高中教育资源体量不足,无法满足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需求;升学“政策门槛”造成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中就学出现“执行偏差”;随迁子女流入多的城市,高中就学利益相关者主体缺乏共识。基于已有的制度框架,扩大流入城市高中教育资源供给、逐步解除在流入城市高中就学的限制条件、完善流入城市所在地区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快流入城市“普职融通”保障体系建设等,成为破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政府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购买学位,逐步成为近年来我国随迁子女较多城市选择的主要政策路径之一。选取全国随迁子女流入量较多的六座城市,对各城市政府购买随迁子女学位的发展路径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六座城市购买随迁子女学位的方式大致相同、部分城市的经费承担主体划分不明晰、补贴标准和购买学位数量偏低。为此,亟须明晰政府购买随迁子女学位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进一步明确购买学位的具体要素、增加购买学位数量和提高补贴标准、划分政府间购买学位所需经费的分担比例、完善财政监管机制以及建立招投标与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11,(23):35-39
外来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读书,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的孩子甚至在求学地与户籍地都不能参加高考。去年,万余家长曾签名上书教育部,呼吁解决借读生的高考资格问题。今年,又有“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出笼与15名学者上书,再次把随迁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摆上桌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之进城居住和就读,与此同时,随迁子女德育问题也日益显现.通过研究随迁子女德育问题现状,随迁子女与城市子女的道德差异,以及影响随迁子女德育问题的因素,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建立减小差异的措施和制度;家庭应发挥基础作用,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社会应以社会活动为载体,利用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随迁子女与城市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初步解决,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与教师关系、与城市儿童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不良,主要原因涉及社会文化、制度、学校环境、家庭特征和农民工随迁子女自身同质性和个性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