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近几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而引发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由于“国家运动员”造假事件不断发生,使得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受到了强烈抨击。文章对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据报道,辽宁1072名加分考生中,有270名考生提出放弃加分资格;而体优生最集中的本溪高中的87人,有66人放弃加分。其他802名加分考生,也正在接受"网晒"。对于高考加分,争议由来已久。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加分本无可厚非,也体现着相关部门在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已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辽宁和湖北等地,指导督办高考替考、违规加分、加分资格造假等案件的查办工作。特长生入大学须复核专业水平针对河南、辽宁部分高中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过多问题,续梅介绍,教育部已要求河南、辽宁进行认真调查,对于举报反映高考加分存在问题的,将进行彻查。  相似文献   

4.
姚文晖 《云南教育》2010,(13):38-38
继去年披露浙江高考航模加分造假事件后,《中国青年报》近日又将矛头直指浙江高考体育加分,最令人称奇的是,“连校足球队坐板凳的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相似文献   

5.
徐敏 《上海教育》2010,(23):43-43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高考加分"紧缩"的消息吸引了许许多多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包括: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和高考加分资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严格控制体育加分等。  相似文献   

6.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然而,在实施中却备受质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对引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质疑的理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找寻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前行的动力,探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路径,旨在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3,(5):16-16
吴念慈在4月17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在高考来临之际,高考加分备受关注。近日,媒体报道中山市第一中学37名学生涉嫌体育加分作假。报料称,该校今年有42名高三学生通过定向越野获得高考20分加分资格,但其中37名考生不具备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尖子报名资格。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尝试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政策和政治三大源流进行了整体性分析.研究发现:高考加分项目、分值的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加分腐败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源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策源流;强烈的国民情绪和教育公平的制度诉求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治源流.2014年辽宁和河南两省高考加分造假事件催化了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软化”助推下,实现了三大源流的耦合,最终达致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议程的设置和完成.  相似文献   

9.
监管不力 谁在失职 如果一味埋怨主管部门对体育加分“猫腻”不作为,似乎有些冤枉他们。事实上,各省市在曝出高考体育加分作弊丑闻后,都采取措施加以整顿。湖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彬介绍,湖南2006年发生“上下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后,  相似文献   

10.
王灏 《广西教育》2014,(27):1-1
正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已趋近尾声,但河南、辽宁曝光的高考加分造假事件,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高考加分政策从高考制度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如影随形,其初衷是为照顾特定群体、鼓励特长、表彰优秀。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得从宽录取"到"奥赛冠军",再到现在的"道德标兵",加分项目在政策更替中增减。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14项,而各地自主制定的优惠政策多达192项。  相似文献   

11.
赵云 《考试周刊》2012,(78):1-2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2014 年开始大幅度清理高考加分项目,可随着高考加分项目的减少,高考加分造 假丑闻却有增无减,辽宁、河南等地先后传出大面积加分造假丑闻。本文分析了高考加分造假之所 以高发的根本原因,并从建立新的高考加分机制着手,提出规范高考加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建 议。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4,(9):80-80
教育部: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将取消录取资格"瘦身"后的高考加分新政策在今年高考录取中将全面实施。通过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显著"瘦身",据统计,地方性加分项目由往年的124项减少至2014年的86项,减少近1/3。教育部强调,要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对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坚决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考生的违规事实记人其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其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时,农村普通高中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本文基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调查,对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以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导引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一些高中学校学生、家长及这些学校的老师就体育优胜者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及实施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高考加分比较普遍,学生体育高考加分的组织形式以学校老师和校外人员联合形式为主,学生加分训练所选项目以武术为最多,其次是三大球和健美操;周训练次数以3—4次为主,体育加分训练能促进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的良好发展;体育高考加分政策及实施过程中有诸如钱权交易、冒名顶替等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应通过法律、媒体及多部门联合监督等方法来抑制不法行为,同时应完善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和教育系统举办的运动会所获加分资格得到承认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87名学生获得体优加分一事,继高考状元热之后又成为2014年高考的又一热点,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教育部表态、专家论证、媒体调查,煞是热闹。加分政策应当保留还是取消?莫衷一是。回顾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出台、调整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加分政策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和社会价值引领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前,我们就采用了照顾少数民族学  相似文献   

17.
频繁曝出的高考滥加分事件偏离了高考加分政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使高考加分政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不仅侵占了弱势(特殊)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信任危机。为了保障高考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必须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可通过改善决策参与形式、采用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措施,来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侵蚀,去除权贵势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频繁曝出的高考滥加分事件偏离了高考加分政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使高考加分政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不仅侵占了弱势(特殊)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信任危机。为了保障高考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必须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可通过改善决策参与形式、采用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措施,来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侵蚀,去除权贵势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6市的798名高中生、282名家长的调查,发现对新高考加分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加分政策关注程度相当高;二是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政策的调整项目持认同态度;三是绝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新高考政策将会降温奥赛热;四是新高考加分政策对杜绝体育加分资格造假有一定的效果;五是广大学生及家长认为新高考加分政策促进了高考公平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给予特长生一定的加分,本来是为了弥补现行高考制度的缺陷。然而,今年湖南高考中爆出上千考生体育加分舞弊的丑闻,再一次动摇我们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信心。有论者指出,像高招加分这样的“制度改良”,正“被我们的人性缺陷陷入困境”。的确,人性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