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于1981年首次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2年胡裕树(胡附)、张斌(文炼)在《中国语文》发表了《句子分析漫谈》,除进一步讨论语序外,还论及虚词和句子成分,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说话焦  相似文献   

2.
汉语作为我国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是实现人际交流、社会发展、文化意识传播、信息共享等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地位上升,汉语语言在国际语言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高,新时代中,学习与运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更好的研究明确汉语语言结构、语法构成与语言特色对汉语文化的延伸传播及推广意义重大。汉语不同于英语等英美语系语言,汉语形式变化较少,汉语的意义变化与词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与虚词,因此,语序与虚词是集中性了解分析汉语语法的关键。本文从汉语语法特色出发,立足于汉语语序变化,多角度分析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属于孤立语,汉语语法的一个重特点是,依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关系,语序上基本是SVO型;而韩语是粘着语,几乎每个体词后面都带一个词尾,它主要依靠词尾表示语法关系,语序上基本是SOV,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不十分严格,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换。  相似文献   

4.
<正> 一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1981年7月第三版第337页)讲到语序时,说“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这是三个平面理论的首次提出并运用于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胡附、文炼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上发表《句  相似文献   

5.
关于副词的归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语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归纳起来看,副词有三种归宿:第一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虚词,例如1956年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1984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都把副词划归虚词。第二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实词,例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把副词划归实词。第三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半虚词或半实词,例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把副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张斌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语法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旨在比较其异同,把握其特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手段,汉语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本文用大量实例说明语序、虚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要选用、慎用、巧用语序虚词。  相似文献   

8.
秦世新 《学语文》2012,(3):62-64
近年来,汉语词书可谓琳琅满目,空前繁荣。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郭良夫先生主编的《应用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9.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莱、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合在一起,叫“拟有词”。象声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应自成一类,还是该合并在别的词类里?我们认为,象声…  相似文献   

10.
虚词“的”与“地”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语言成分,“的”和“地”是分用还是合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王力先生主张分开使用(见《汉语史稿》),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也多是分写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还专门分析了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不主张分开使用的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吕先生认为这两个词的用法很难区分,中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汉语作为孤立语,少形态变化,故多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中虚词众多,这既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难点,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很难逾越的障碍,"了"即是这样的虚词之一。本文考察了"了"在陈述句句末可否省略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简帛文献的出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盖庐》中的虚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系统的考察了《盖庐》中虚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中的虚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主编)对“来”的解释条例,“来”字的词性可以总结为动词(包括趋向动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方位词,衬字。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有一类独立出现的记事短语,其构成方法跟现代汉语短语基本相同,主要有依靠语序和依靠语序加虚词两种构成方法,以及单词加单词、单词加短语结构和短语结构加短语结构三种构成方式。在这些短语的构成中,下级单位可以递相成为其上级单位的构成材料,表现出层累构造的特点。其中,依靠语序加虚词构成的短语比仅依靠语序构成的要多,这说明实词加虚词构成短语的能力要强于实词加实词。由此产生的短语为甲骨文使用短语记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林祥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语法部分吸取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适应自学考试的特殊需要在内容上作了适当调整,并形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现综述如下:一、词类系统林本词类系统有三个特点:(一)第一层次首先分出实词和虚词,标准是看它  相似文献   

16.
《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名,有关事法学的内容只有五六条,但对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沈括在11世纪末已经成功地将语法变换分析方法运用于句式,虚词,语序的研究实践中,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后来也没有得到继承发展,但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陈健 《现代语文》2007,(5):63-65
1.引言"一律""一概"和"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个副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这三个副词的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一些其他的虚词著作也基本因循了《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我们就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主要依据简要地介绍一下它们作为范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在虚词、语序和形态等语法形式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重要表现,二者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台在一起,叫“拟音词”。  相似文献   

20.
一、副词研究现状 (一)《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以前的虚词研究。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法、英诸语言里那种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没有日、朝、蒙、土耳其诸语言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虚词在表现语法范畴的系统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尽管系统的语法研究迟迟未至,但虚词的研究却十分发达。以致成为其主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