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2.
王永光(1561-1638),河南长垣人,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神宗时历官至南大理卿.光宗即位,升工部左侍郎署部事.天启年间,历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后改吏部,崇祯四年致仕.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祖籍金华(今浙江金华)。庭坚治平四年(1067)及进士第,调汝州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试中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元丰六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哲宗即位,召为秘书郎。元祜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集贤校理。二年,迁著作郎。三年,苏轼知贡举,  相似文献   

4.
《曾公遗录》为北宋神宗哲宗时名臣曾布所作的从政日记,今残三卷。其史料价值日益为学术界重视。曾布,字子宣,生于仁宗景祐二年(1035),曾鞏弟。曾布年十三丧父,从兄求学。嘉祐二年,曾布与二兄及从弟、姊夫五人同年登第,一时传为美谈。神宗时,曾布积极拥护变法,深得神宗赏识,由集贤校理、修起居注、知制诰,而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绍圣元年六月,曾布任同知枢密院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中期,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国家渐致疲弱。又逢二十年(1592)、二十五年两次援朝抗倭战争,耗费巨大,导致国库空虚。神宗遂颁发了这道敕谕,以解决军费问题。敕谕原件藏旅顺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一、《事文类聚》中章简公为元绛而非章得象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下文简称《事文类聚》)前集卷九有十二处引章简公端午帖子词.章简公指元绛.元绛(1009-1084),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宋史》卷三四三有传.有《玉堂集》二十卷③,已佚.  相似文献   

7.
明代传世的公藏书目中,有一种《行人司书目》,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存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1939年王大隆(欣夫)教授从瞿凤起先生处借以排印,收入《己卯丛编》,读来方便有趣。 1.行人司是个什么机关? 行人司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的一个中央机关,设“行人”,秩正九品(明官员“正一品”至“从九品”,共18个等级,“正九  相似文献   

8.
《淮海集》作者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终年五十二岁。《宋史》作"五十三岁",不确。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宋史》卷四四五)神宗熙宁七年(1074),他在扬州结识苏轼,为文字交,从此成为"苏门四  相似文献   

9.
北宋名臣、名相韩琦(1008-1075),安阳人,历事三朝(仁宗、英宗、神宗),十年辅相,功在国史。封魏国公,谥忠献,赠魏王。琦卒后二十天,门人王岩叟"悉所闻见者,叙而次之,以为公《别录》"(《自序》)。《韩魏公别录》三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起初,司马光作战国至秦二世的八卷《通志》,进于英宗。宋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认为他所编之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亲自写了序文,赐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之职,接着又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将崇文院所设《资治通鉴》之局,迁到洛阳家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编撰工作,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1115-1184)撰,编年体史书,原九百八十卷,总目五卷,举要六十八卷。今本五百二十卷。原书成后,因其"卷帙最多,当时艰于传写,书坊所刻本及蜀中旧本已有详略之不同。又神、哲、徽、钦四朝之书,乾道中只降秘书省依《通鉴》纸样缮写一部,未经镂版,流播日稀,自元以来,世鲜传本。"至清康熙初,昆山徐乾学始获宋刊本于泰兴季氏,凡一百七十五卷。然所载仅至英宗治平而止,神宗以后仍  相似文献   

12.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赵顼擢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元丰二年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因诗获罪的乌台诗案."元丰已未,东坡坐作诗讪谤,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受审,开创了我国文字狱的先河.御史台别称"乌台",所以此案史称"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13.
王长征 《兰台世界》2013,(22):153-154
<正>宋徽宗,名赵佶,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位于浙江绍兴)。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虽然他遭受过后世史学家的一致批判,但也抹杀不了他在书画界的名气。一、轻佻端王君临天下1.轻佻的王子。生在皇室的赵佶从小就有公子哥的做派,年少长成后的赵佶迷恋声色犬马,生活腐败堕落。向太后曾经特意送  相似文献   

14.
孟府档案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从孟子至四十四代孙孟公济时,孟子家族的文献记录较少,并时有短缺不详,孟子也没有得到祭祀。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时,孟氏后裔始被授予官职。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封孟子为邹国公。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仁宗景  相似文献   

15.
[原文] (丙辰中秋①,欢饮达旦②,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④。不知天上宫阙⑤,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⑥,又恐琼楼玉宇⑦,高处不胜寒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⑨! 转朱阁,低绮户⑩,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注释] ①丙辰中秋:北宋神宗赵顼,熙宁九年(1076  相似文献   

16.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两北隅原乾明寺内,系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鄢陵县乾明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原呈长方形,寺内原有大殿三幢,东西配殿四座,围廊、花园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寺废塔存.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城垣     
刘鹏 《北京档案》2007,(9):54-55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相继在这里建都.经过历代经营,留下丰富的古迹和文物.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正阳门以北是内城,正阳门以南是外城.内城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外城又称南城,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是四重城,由内到外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相似文献   

18.
范志熙(1815~1889),字月槎,清武昌县神山乡神四里人,木犀香馆主人.父字碧岭(1775~1838),龆龄时四子五经书已成诵,但科场不得志,元配张氏,继配王氏,生四男一女,志熙为其次子,王氏出.志熙道光二十九年(1849)副贡,咸丰十一年(1861)顺天举人,后两以回避不与会试.授国子监助教,俸满,同治三年(1864)至六年(1867)任江苏扬州府河务同知,又调补淮北监掣同知,累功保擢江苏候补道,加三品衔.能诗文,同光间以诗名.现存著作有:<范月槎诗文稿>不分卷,有稿本十九册,又有抄本一册;<退思存稿>五种八卷,子目为:<退思诗存>四卷、<退思文存>一卷、<仕隐图题词>一卷、<木犀香馆诗草>一卷、<都门唱和诗>一卷,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犀香馆刻本.因仕宦偃蹇不得志,尝作<仕隐图>以见意.娶胡氏,生德勖、德镕、德权、德培四子.  相似文献   

19.
李之鼎当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正月十一日,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二十六日.李之鼎集著书、藏书、刊书于一身.所辑刊的<宜秋馆汇刻宋人集>四编筹划细致长远,操作有条不紊,时间相逾十余载,总数达六十来种,对保存宋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城墙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